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 ;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
主要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 |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
|
猜想一正确 |
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填“快”或“慢”) |
|
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 是否反应.
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1实验装置来探究鸡蛋壳里含有CO 3 2 ﹣(以CaCO 3的形式存在)的可能性,请你一起参与学习探究。

【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若鸡蛋壳里含有CO 3 2 ﹣实验时广口瓶中一定会产生气泡,玻璃片上石灰水会变浑浊,据此写出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进行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各自的实验中均看到广口瓶中产生气泡,小明还看到玻璃片上石灰水变浑浊,而小红却未看到,他们很是好奇,于是进一步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小红的实验中,玻璃片上石灰水为什么不变浑浊呢?
【做出猜想】小红猜想:可能鸡蛋中含有铁等较活泼金属,而不含CO 3 2 ﹣;
小明猜想:可能小红实验所用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过大,挥发出HCl气体。
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你认为 的猜想是不合理的。
【实验验证】小红分别取适量等体积的自己实验中所用的盐酸a和小明实验中所用的盐酸b于2支试管中,试管内各盛有同一鸡蛋的碎片,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并分别将导管伸入AgNO 3溶液中,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实验中,甲、乙试管内均有气泡产生,同时甲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中没有,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说明盐酸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填"大于"或"小于")盐酸b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同时也说明了鸡蛋壳中含有CO 3 2 ﹣的可能性。
【反思应用】(1)实验室制备CO 2时,最好选择 (填"浓"或"稀")盐酸。
(2)实验中发现,与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时,鸡蛋壳碎片比大块鸡蛋壳更剧烈,说明增大反应物 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 (填字母)。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硫酸铜,小艳同学取水样后进行研究性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艳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蓝色沉淀,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如图是小艳记录的该工厂处理利用废水的简要流程:
操作Ⅰ的名称是 ,溶液B中的溶质是 。

化学课上,小亮与老师一起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铜加热时因生成了氧化铜而变黑,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小亮将变黑的铜丝a伸入试管内的稀硫酸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又变红了,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老师将加热变黑的铜丝b趁热迅速伸入试管内的活性炭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也变红了,则试管内活性炭的质量一定会 (填"增大"或"减小").
20℃时,将不同质量的NaCl晶体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表:
|
组别 物质质量 |
A |
B |
C |
D |
E |
|
NaCl晶体质量/g |
5 |
15 |
20 |
30 |
40 |
|
所得溶液质量/g |
105 |
115 |
X |
130 |
136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组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C组X的值为 。
(3)如图为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图上a点纵坐标的值为 。Ca(OH) 2的溶解度温度变化的趋势与NaCl相反,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室温,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或"=")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