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忘记加入指示剂,为探究反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又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猜想一:溶质是CaCl2; 猜想二:溶质是CaCl2和Ca(OH)2
猜想三:溶质是 ; 猜想四:溶质是CaCl2、Ca(OH)2和HCl
[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实验一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
猜想二不成立 |
|
实验二 |
再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与另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
猜想三成立 |
[交流反思]边巴同学认为。只用下列一种试剂 (填序号),也可以得出上述猜想三成立。
①AgNO3②Fe2O3③NaOH
[拓展延伸]
(1)在判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
(2)写出实验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倾倒猜想三的废液前,可向废液中加入足量 并过滤,才能使废液中的溶质只含有CaCl2。
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不含有水分)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该氢氧化钠样品13.3g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对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进行了记录,部分数据见表.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
20 |
40 |
80 |
生成沉淀的质量/g |
1.97 |
3.94 |
5.91 |
试分析计算:
(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已知:B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PL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了测定7.2gPLA样品氧元素的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设计]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将7.2gPLA样品充分燃烧,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 → → → (填写装置的字母序号)。
[分析与结论]①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②装置E的作用是 。
③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gPLA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通过分析与计算,可知7.2gPLA样品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克,该PLA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为 。
装置 |
B |
C |
D |
E |
实验前质量/g |
160 |
150 |
150 |
100 |
实验后质量/g |
163.6 |
150 |
163.2 |
100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 ,Y 。
2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 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海同学在装置B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涛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将制取的装置B换为上图中的装置 ;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如果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克。
如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甲与A溶液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C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请回答:
(1)甲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2)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A、B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向A、B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
(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剩余的母液称为苦卤,粗盐和苦卤用途广泛.
2+2+42﹣22323溶液的目的是 .
(2)利用苦卤制取镁,主要流程如图:
步骤Ⅱ中的试剂a是 .步骤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主要流程如图:
①上述Ⅰ、Ⅱ两个步骤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从步骤Ⅱ过滤后的滤液中可获得铵态氮肥.检验铵态氮肥的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