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
①碳酸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
【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
(1)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 。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又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OH) 2的化学性∀质与 Ca(OH) 2相似。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
组次 |
实验操作 |
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
同学相互评价 |
第 1 组 |
产生白色沉淀,第 1 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 |
第 2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 (2)你认为其理由是硫酸钡和 都不溶于水。 |
|
第 2 组 |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2 组同学认为猜想 ②成立。 |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 (3)你认为其理由是 。 |
|
第 3 组 |
溶液无明显变化,第 3 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 |
第 1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确。 (4)你认为实验中用点滴板比试管具有更多的优点是 (写 1 条即可)。 |
【实验反思】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
(5)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 。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 液体药品的取用 ; 盐的化学性质 ;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指示“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请你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标志表示 。
(2)请你谈谈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
为测定某氧化铜和铜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小勇同学取20g固体混合物置于烧杯中,将100g稀硫酸分为四等份依次加入其中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次序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6 |
a |
10 |
10 |
回答列问题:
(1)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2)上表中,a的值为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计算该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比实验]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甲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乙 |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丙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 (填强”或“弱”)。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推论 |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
Na+或① 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
② |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
Na+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 (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 。
(3)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 (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氢气。
钛(Ti)被誉为21世纪的“明星金属”,我国深海探测器“蛟龙”号的耐压球壳由钛合金制造,工业上生产钛的化学方程式为4Na+TiCl4 Ti+4NaCl,现消耗46吨钠,可生产钛的质量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