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利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
提示:CO+CuO Cu+CO 2,H 2+CuO
Cu+H 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 。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某Na 2CO 3样品中混有一定量的Na 2SO 4,小明想测定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20克放入烧杯,加入100克水使样品全部溶解,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当滴加的稀硫酸质量为50克时,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是165.6克.
请通过计算回答:
(1)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该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
食盐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健康平衡盐,适量食用可维持人体Na +、K +等重要离子的平衡.如图是某品牌健康平衡盐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上,氯化钠和氯化钾都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摄入K的质量在2000~4000毫克之间,若一个人每天需要摄入K的质量是2000毫克,其中10%来自该平衡盐,以该平衡盐每100克所含K18克计,他每天需要摄入该平衡盐 克(精确到0.1克)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称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称为小苏打的"兄弟",这个"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
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表:
俗名 |
苏打 纯碱 |
小苏打 |
化学式 |
Na 2CO 3 |
NaHCO 3 |
构成微粒 |
Na + CO 3 2 ﹣ |
Na + HCO 3 ﹣ |
溶解度(常温) |
21.5克 |
9.6克 |
两者的转化 |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
2NaHCO 3 |
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
(1)用试管取适量NaHCO 3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的是 。
(2)在研究Na 2CO 3与NaHCO 3转化时,小明觉得Na 2CO 3转化为NaHCO 3过程中,由于NaHCO 3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老师笑着对小明说:"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Na 2CO 3溶液中通入CO 2,起初无明显现象,继续不断地通入CO 2,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这让小明很疑惑:NaHCO 3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沉淀呢?小明经过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 。
(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 3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从微观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 不同。
为了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号和2号,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 3溶液,向2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③观察2支试管内产生气泡情况.
④2~3分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2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发现2号试管的卫生棉燃烧得更旺.
查阅资料获知: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 3溶液中Fe 3+微粒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微粒数的25万倍,FeCl 3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Fe 3+.
请回答:
(1)写出2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是转换为 来实现的.
(3)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微粒数)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得出的结论不令人信服.小芳认为: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Fe 3+的微粒数少得多,再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你认同 (选填"小明"或"小芳")的观点.
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 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1)广口瓶中加入的是 。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Ca(OH) 2溶液
(2)打开阀门K 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 气体,接着关闭阀门K 2打开阀门K 1,将分液漏斗中装的 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在广口瓶中看到有气泡产生,从而分离出第二种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