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回答问题。
(1)A装置用于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B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3)若要C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 (填序号);
A.氢气 B.氧气 C.空气
(4)往D试管中通入CO2,当出现 现象,表示石灰水中的溶质恰好完全沉淀;
(5)E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CO2,打开分液漏斗①,滴入少量NaOH浓溶液,气球明显胀大,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要气球恢复原状,应关闭分液漏斗①,打开分液漏斗②,滴入 溶液(填化学式,忽略滴入液体体积)。
小金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
实验1 |
实验2 |
|
MnO2的质量/克 |
0.5 |
0.5 |
5%的H2O2的体积/毫升 |
40 |
待填 |
水浴温度/℃ |
20 |
80 |
(1)实验2中应加入5%H2O2 毫升;
(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 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 ;
(4)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汇总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 。
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若方法1中的X物质为常见气体,且发生置换反应,则X是 (填化学式);
(2)写出方法2的化学方程式 ;
(3)铜片A、铜片B、铜片C的质量分别为mA、mB、mC,其中方法1和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mA、mB、mC的大小关系为 。
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〇”、“。”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 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选填序号)。
CaCO 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分,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900℃和1000℃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可知:CaO与水反应会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上述温度中, ℃煅烧所得CaO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 .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 2,还含有少量Mg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CaCO 3的流程如下:
①如图为NH 4Cl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影响(浸出率= ×100%).可知:较适宜的NH 4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流程中虚线内部分若改用 溶液(填化学式),可一步得到与原流程完全相同的生成物.
③流程中虚线内部若改用Na 2CO 3溶液,也能得到高纯CaCO 3,试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原流程的优点:
a.NH 3可循环利用;b. .
CO 2的资源化利用日趋成为研究热点。
(1)某小组查阅资料发现:①CO 2与H 2能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H 4与H 2O;②CH 4在高温下能与CuO反应。为探究上述反应,设计如下装置。
①仪器M的名称是 。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 ,若要证明D中有CO 2生成,则需在E、F之间增加盛有 溶液的洗气瓶。
③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白色固体变蓝,该小组由此得出结论:以上实验证明CH4在高温条件下能与CuO反应。你是否同意他们的结论?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2)CH 4、乙炔(C 2H 2)和丙烷(CH 3H 8)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但是仅C 2H 2燃烧时有浓烟。试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其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CH 4燃料电池具有洁净、高效的特点,其工作时主要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