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海成功,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
39.92 |
59.84 |
79.80 |
99.80 |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第三次实验中溶质的种类为 。
探究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研究小组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1]同时将足量的稀盐酸倒入锥形瓶甲和锥形瓶乙中。
反应至5s生成气体的速率:碳酸氢钠 碳酸钠(选填“>”,“<”,“=”)。
[实验2]分别将足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试管甲和试管乙中,边滴边振荡。
现象为:
①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浅红色逐渐消失。
②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
(2)[反思1]在[实验2]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大量气泡产生?研究小组查阅资料,绘制出微观示意图。
①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 碳酸钠(选填“>”,“<”,“=”)。
(3)[反思2]为何[实验1]中碳酸氢钠最终产生气体的体积较大?
请你列式计算:[实验1]中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各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g)?
(1)控制变量,设计对比试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编号 |
实验内容(均在室温环境下进行) |
实验结论 |
||
A |
B |
|||
① |
|
|
||
同时打开A和B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旋塞,观察锥形瓶中反应情况。 |
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
② |
|
|
会影响红墨水在蒸馏水中的扩散速率 |
|
同时向A和B的烧杯中滴入2滴红墨水,观察烧杯中液体颜色变化快慢。 |
||||
(2)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发现均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产生。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查阅资料:4HNO 3 O 2↑+4NO 2↑+2H 2O
C+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①[实验1]中所用碎玻璃与浓硝酸不发生化学反应,灼热的碎玻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②[实验2]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能否证明[实验2]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③[实验3]中发现红热的木炭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大于0.03%),能否证明[实验3]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装置。
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
A |
B |
C |
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
D |
E |
F |
干燥气体的常用装置 |
G |
H |
(1)制取气体实验时,首先要对发生的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装置不漏气,装置C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
(2)收集某种气体的方法,主要取决于这种气体的性质,装置E所示的收集方法是 ,被收集的气体密度 空气密度(选填“>”,“<”,“=”)。
(3)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 (填装置编号)。
(4)如图所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装置中,虚线方框内装置的作用有 。
从大理石(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中提纯碳酸钙的一种实验流程如下:
(1)反应池I中用硝酸不用稀硫酸的主要原因是 。
(2)反应池Ⅱ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 。
(3)反应池Ⅲ用生成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过滤Ⅱ中所得滤液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
硝酸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试剂。
(1)硝酸钾是由 和 构成的(填写微粒符号)。
(2)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
(3)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60℃时11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时配得的溶液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 g。
(4)列式计算:用100g 1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多少亳升?(水的密度为1.0g•m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