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留下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 (填“大”或“小”)。
(2)铁制品锈蚀极大程度上浪费了金属资源,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为了保护金属资源,除防止金属的腐蚀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条即可)。
(3)将一定量的锌粒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含有 。
建造“南昌舰”的特种钢材需要用富铁矿石(含铁量高于50%)来冶炼。研学实践小组为测出某地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中的含铁量,进行实验:取20g赤铁矿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g;
(2)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由此判断出该赤铁矿石 (填“属于”或“不属于”)富铁矿石。
(3)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
小军的实验 |
小英的实验 |
|
方案 |
嗅盐与 (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 |
|
|
现象 |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
|
|
结论 |
嗅盐中含有NH4+ |
嗅盐中含CO32﹣ |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
|||
[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 离子的可能性。
[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反应原理:(NH4)2CO3+2NaOH X+2NH3↑+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
[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双选)。
A.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00%
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C.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
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
[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 猜想2.与空气中氮气有关 猜想3.与空气中氧气有关
[探究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1 |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
仍为红色 |
猜想1不成立 |
2 |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
先变红后变紫 |
猜想2不成立 |
3 |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
|
|
4 |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 ,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
|
猜想3成立 |
[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
5:05 |
5:15 |
5:25 |
5:35 |
5:45 |
pH |
4.95 |
4.94 |
4.86 |
4.85 |
4.85 |
(1)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 ;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三所示,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①仪器a的名称是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②改进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2)实验二:①两套装置中作用相当的仪器:漏斗与 (填“b”、“c”或“d”);
②装置改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双选)。
A.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C.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 D.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
2018年5月18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海成功,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
39.92 |
59.84 |
79.80 |
99.80 |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第三次实验中溶质的种类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