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G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与B的反应在工业上可用于高炉炼铁,B为红棕色固体氧化物,E中含有两种元素,F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写出D的一种用途: 。
(3)G→A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C的物质类别是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5)E一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原理中重要的一步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和CO2制备NaHCO3,化学方程式: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请结合具体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I.气体制备
(1)二氧化碳气体制备
实验室常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其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为 (选填装置对应的字母)。
(2)氨气制备
实验室常用硫酸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室制备NH3的反应原理为:Ca(OH)2(固)+2NH4Cl(固) CaCl2+2H2O+2NH3↑.现要制备并干燥NH3,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 (选择装置对应的字母)。实验室制备O2也可用上述制备NH3的发生装置,写出用该发生装置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
II.NaHCO3制备
物质 |
NaHCO3 |
NH4Cl |
溶解度/g(20℃) |
9.6 |
37.2 |
(3)根据表格中的溶解度数据,解释20℃产物中NaHCO3能够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 。
(4)该过程中另一产物NH4Cl在农业生产中常被用作 。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反应③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若乙为Fe2O3,则丙为Fe;若丙为Cu,则乙为 (填化学式).
(5)请完成下列表格,证明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将铁片浸入 (填化学式)溶液中 |
铁片表面析出 固体 |
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已知①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②硅酸镁不溶于水。
(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鱼池供氧剂 B.消毒剂 C.干燥剂 D.漂白剂
(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判断样品中 有硅酸镁。(填写“可能”或“一定”)
(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
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振荡后静置。 |
。 |
步骤3: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 。 |
,说明样品中有MgSO4。 ,说明样品中没有MgSO4. |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6.5g粗锌(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和稀盐酸制取H2。
(1)配制100g 10%稀盐酸需要37%浓盐酸(密度1.19g/cm3)的体积为 mL(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除了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
(2)6.5g粗锌完全反应共产生H2的质量为0.16g,则该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3)验证后用装满水的10mL量筒代替小试管收集H2,装置如图所示。
①10mL量筒的最大刻度靠近 端。(填写“M”或“N”)
②当10mL量筒中的水全部被排尽后,实际收集到的H2体积V 10.0mL.(填写“>”、“=”或“<”)
分液漏斗是化学实验室一种常用的仪器,可用于滴加液体或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实验室部分装置如A~D所示.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气体通过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等选用相应的反应装置,请完成下表空格.
制取的气体 |
反应物 |
反应条件 |
反应装置(填字母) |
O2 |
KClO3固体 |
催化剂MnO2固体、加热 |
|
|
H2O2溶液 |
催化剂MnO2固体、常温 |
C或D |
CO2 |
和 |
常温 |
|
N2 |
NH4Cl饱和溶液与NaNO2饱和溶液 |
加热 |
|
(3)关于装置C和D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
A.装置C发生反应时,分液漏斗下端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B.装置D发生反应时,长颈漏斗下端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C.装置C和D的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方法相同
D.装置C和D均可用于制取一定量的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