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在完成实验室制取CO2后,对回收的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不考虑其它杂质)进行以下实验:取20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回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当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硝酸钾常用于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如图是KNO 3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T 1℃时,称量6.0g KNO 3,加入20g水,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该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将上述溶液由T 1℃加热至T 2℃(忽略水的蒸发),有关溶液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变为饱和溶液 b.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某同学在T 1℃时,称量6.0gKNO 3,加入20g水,搅拌却发现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不溶,该现象可能是下列哪些操作引起的 (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20mL水时俯视读数 b.用量筒量取20mL水时仰视读数
c.称量KNO 3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 d.向烧杯中倾倒水时,有水溅出
(4)请写出一种能使(3)中固体全部溶解的措施 .
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1)莱芜有两千多年的冶铁史,是历史上重要的冶铁中心.写出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但生活中很少见到铝被腐蚀,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原因 .
(3)莱芜市在建的"40兆瓦光伏电压"项目使用了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其构成材料有晶体硅、玻璃、含氟塑料、铝合金等,其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4)氢氧化铝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机阻燃剂,在高温下氢氧化铝分解吸热,同时产生水蒸气和氧化铝,请从灭火原理分析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的原因之一是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体验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利用6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 3 2KCl+3O 2↑)制取氧气.
(1)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认为氯酸钾可能未分解完全,又设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1:将实验加热后的残留物加水至充分溶解,过滤;
实验2:向实验1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74g.
小资料:①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②AgClO 3易溶于水
甲同学分析实验过程,其中仅涉及两步化学反应:
2KClO 3 2KCl+3O 2↑ KCl+AgNO 3═AgCl↓+KNO 3
推出两反应间存在KClO 3→KCl→AgCl↓物质转化关系和质量比例关系.
请你利用上述关系,通过计算帮甲同学判断KClO 3是否完全分解? (要求:简单写出计算过程、说明判断依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方案提出质疑:认为通过称量加热后残留物质量,利用加热前后质量差进行计算,同样达到甲同学的实验目的.你赞同乙同学的观点吗?说明理由: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车用防冻液"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的优良性能被爱车族广泛使用,现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乙二醇[(CH 2OH) 2]水基型防冻液,请回答:
(1)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乙二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
许多干果、糕点等食品的包装袋内,都有一个装有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也称脱氧剂)的塑料小包,为什么放脱氧剂?王芳同学对家庭废弃的脱氧剂进行了探究:
①仔细观察,发现脱氧剂塑料包上有许多小孔,王芳认为这些小孔的作用可能是 ;
②挤捏塑料包质感较硬,剪开塑料包将里面的脱氧剂倒在纸上,脱氧剂呈红褐色并已结块,王芳得出 的结论,由此推断,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脱氧剂的目的是 ;
③为弄清上述脱氧剂有哪些成分,王芳将其带进实验室,进行继续探究: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化学反应方程式 |
取部分红褐色并已结块的脱氧剂放入试管中,倒入足量稀盐酸,随脱氧剂的溶解,观察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