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 深矣常有以自下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性行淑均   

②拥大盖,策驷马   

③身相齐国   

④晏子怪而问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愚以为宫中之事

晏子荐以为大夫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其夫为相御

其后夫自损抑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5)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①诸葛亮的标准:   

②晏子的标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言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又何(参与)焉 B.肉食者(地位低)
C.战则请(跟随) D.便(通“邀”,邀请)还家

下列句中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无案牍之形 劳:(2)每移案:
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绘陋室幽雅,乙文用“”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手法。
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参军③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①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②浣濯:洗涤。③参军:官名。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臣之妻臣私主公行节俭躬
谤讥于市朝谤讥 而后不然或
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宋思颜分别采用了哪种进谏方式?其结果如何?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
戴胄犯颜执法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臣本布衣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上选人多诈冒资荫: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甲文中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有何用意?
甲文第二段引出的一个成语是:;此成语的意思是:
简要分析唐太宗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
(1)必以:(2)忠之也:(3)公将之:(4)望其旗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文中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写出两点即可)
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