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 ykx+ bk≠0, kb是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到高中学习时,直线通常写成 Ax+ By+ C=0( A≠0, ABC是常数)的形式,点 Px 0y 0)到直线 Ax+ By+ C=0的距离可用公式 d A x 0 + B y 0 + C A 2 + B 2 计算.

例如:求点 P(3,4)到直线 y=﹣2 x+5的距离.

解:∵ y=﹣2 x+5

∴2 x+ y﹣5=0,其中 A=2, B=1, C=﹣5

∴点 P(3,4)到直线 y=﹣2 x+5的距离为:

d = A x 0 + B y 0 + C A 2 + B 2 = | 2 × 3 + 1 × 4 - 5 | 2 2 + 1 2 = 5 5 = 5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求点 Q(﹣2,2)到直线3 xy+7=0的距离;

(2)如图,直线 y=﹣ x沿 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另一条直线,求这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

科目 数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一次函数综合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南宁市某校七年级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
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每天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进行调查和统计,统计表如下,并绘制了两幅
不完整的统计图.已经知A、B两组发言人数直方图高度比为1∶5.

请结合图中相关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A组的人数是多少?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多少?
(2)求出C组的人数并补全直方图.
(3)该校七年级共有250人,请估计全年级每天在课堂上发言次数不少于15次的人数.

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C的顶
点都在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点A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
(2)将△ABC向左平移7个单位,请画出平移后的△A1B1C1.若M为△ABC内的一点,其坐标为(a,b),则平移后点M的对应点M1的坐标为
(3)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使变换后得到的△A2B2C2与△ABC对应边的比为1∶2.请在网格内画出△A2B2C2,并写出点A2的坐标:

(12分)如图,抛物线:y=ax2+bx+4与x轴交于点A(-2,0)和B(4,0)、与
y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T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且△ACT是以A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点T的坐标;
(3)点M、Q分别从点A、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当点M原点时,点Q立刻掉头并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方向移动,当点M到达抛物线的对称轴时,两点停止运动.过点M的直线l⊥轴,交AC或BC于点P.求点M的运动时间t(秒)与△APQ的面积S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10分)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过
点D作EF⊥AC于点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EF是⊙O的切线;
(2)当∠BAC=60º时,DE与DF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当AB=5,BC=6时,求tan∠BAC的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