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型洗涤剂过氧碳酸钠(Na 2CO 4)固体,能瞬间清除衣服上的汗渍、果汁渍等顽固污渍。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其他化合物,某学习小组对产生的其他化合物进行探究。

实验1:溶解样品。取适量洗涤剂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并形成无色溶液a。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的其他化合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H 2O 2

猜想二:NaOH

猜想三:H 2O 2、NaOH

猜想一、二、三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外,猜想H 2O 2的其他理由是   

实验2: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①取适量溶液a于小烧杯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清液b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稍过量氯化钙的目的是   

②取适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二氧化锰,振荡

  

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有H 2O 2生成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静置,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溶液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写出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该洗涤剂保存时应密封、防潮。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复合肥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

(1)从肥效的角度看,共有种有效元素  

(2)该复合肥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CO(NH22],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3)一袋该化肥至少含P2O5  kg。

(4)从“注意事项”看,该复合肥料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写一种)。

根据图1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E的名称为  

(2)图A~C是常见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请选择一个有错误的操作写出改正方法:  

(3)选择仪器D~I完成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KMnO4制备O2,应选仪器  (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并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仪器  

其反应方程式为  

(4)图2是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并用排水法收集.请把图补画完整.

小明在课外阅读中得知:氢氧化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Cu(OH)2═CuO+X,于是用CuSO4溶液与KOH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并对氢氧化铜进行加热。

(1)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2)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在加热氢氧化铜时,发现蓝色固体先变成黑色;继续高温灼烧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同时有气体产生。为弄清这种红色固体的成份,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H2SO4═Cu+CuSO4+H2O。

[提出猜想]红色固体是:Ⅰ.CuⅡ.Cu2OⅢ.  

[进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灼烧后的红色固体1.44g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热并充分震荡,静置。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固体减少。

1.44g红色固体一定有:  

②过滤、洗涤、干燥。

得红色固体

[结论分析]

①据上述实验现象,小明认为猜想Ⅲ正确。但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也有相同现象。

②氧化铜高温灼烧由黑色变成红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如要确定1.44g红色固体成分,还需要补充的操作是  ,再通过  得出结论。

甲班学生做完实验室制备氧气和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后,剩余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里。乙班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二氧化锰在常温下不和酸反应)请回答: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  ,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  

(2)由步骤②实验现象推知,甲班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  (写化学式)。

(3)由步骤④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棕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步骤③产生的气体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  (写名称);综合步骤③④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写至少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5)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判断固体C是  (写化学式)。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I分别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锌、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石灰水、生石灰、石灰石和水.他们之间相互的反应(每种物质只能用一次)恰好包含了化合反应(A+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E)、中和反应(F+G)、复分解反应(H+I)等反应类型.试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2)C的化学式为  ;硫酸铜溶液参加  反应(填反应类型).

(3)H+I的反应方程式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