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摩擦起电的知识后,小刚所在的物理小组探究了常见的一些物质摩擦起电的情况。如图所示,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他们是通过物体间相互摩擦后的带电情况得出的结论。毛皮与图中的 摩擦最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毛皮带 (填“正”或“负”)电,再用毛皮与蜡烛相互摩擦后,将带电的蜡烛与带电的毛皮用金属棒连接,瞬间电流的方向是 (填“从蜡烛到毛皮”或“从毛皮到蜡烛”)。
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2 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请填写下列空格:
(1)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2)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_______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3)图13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兴趣小组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实验。他们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的A、B两点间接入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恒定。忽略电阻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待用电阻丝的规格如下表。
(1)他们应选择序号为的两根电阻丝来研究;
(2)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二次的示数小于第一次的示数,说明第二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阻值较(选填“大”或“小”);
(3)从表中所给电阻丝的规格看,还可以用这些电阻丝来做另一个探究实验,即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关系。
(4)本实验主要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序号 |
材料 |
长度 |
横截面积 |
1 |
炭钢合金丝 |
L |
S |
2 |
镍铬合金丝 |
2L |
S |
3 |
镍铬合金丝 |
L |
2S |
4 |
镍铬合金丝 |
2L |
2S |
18.如图所示电路中均为实验室常用电表,已知R1>R2,电压表V1、V2、V3的示数分别为U1、U2、U3,且有两块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所示;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
(1)I1、I2的大小关系式为
(2)求U1、U2、U3的值及电源电压U
![]() |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步骤
A.按图甲所示接好电路。
B.滑片P移到适当位置,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1。C.。
D.保持滑片P不动,用电压表测出A、B两点之间的电压U。
E.移动滑片P的位置,重复步骤B、C、D两次。
(2)实验过程中,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填“变亮”“变暗”“不变”)
(3)断开开关时,发现电压表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4)讨论交流:小明在进行小组交流时,认为实验过程中没有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也没有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实验,所以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对此请作出你的评价。
(5)假如不重新实验,小明某次测得电阻R0两端的电压如图丙所示,则此时R0两端的真实电压为V。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在实验中,小强把探头直接放到水杯底部,这时A处的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脱开,他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液面;(填“相平”、“不相平”)
(2)保持探头在水杯底部,他把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连接好,再缓慢提高探头(未离开液面),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液体液面差;(填“变大”、“不变”、“变小”) (3)小强同学从这个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是:深度加深,压强。(填“变大”、“不变”、“变小”)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星期天开展一次登山活动,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量花果山的高度。若已知在竖直方向每升高10m大气压强减小Δp,且山下的大气压强为p0。他们随身携带了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到达山顶后,他们首先排尽针筒内的空气并用橡皮帽封住其小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不计)(1)为了测量山顶的大气压强,你认为实验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有(指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_______;(2)山顶的大气压强p=____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3)花果山的高度h=_____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