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含杂质氯化镁的氯化钾,欲除去杂质,配制氯化钾溶液,操作流程见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滤。有关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标号)。
A.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3)蒸发。把液体倒入蒸发皿,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
(4)天平调零。如图2示,先把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如果指针静止时偏向右侧,则应该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往 旋动(填写"左"或"右")。
(5)配制溶液。称量氯化钾固体的质量和量取水的体积时,天平示数(单位:克)和量筒读数(单位:毫升)分别如图4示,则所配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 3)
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 |
醋酸晶体试管内 (1),醋酸溶液试管中镁带表面冒气泡。 |
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
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
(2)(填“浓”或“稀”)硫酸使白纸炭化。 |
即使是同种酸,由于(3) 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
![]() |
两试管中均产生(4) |
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酸的组成中都含有 (5)(填元素符号)。 |
![]() |
E试管中产生 (6) , F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和硫酸。 |
清洗试管时,小乔同学将C、F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请分析上述现象并回答:
Ⅰ.废液缸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7) 。
Ⅱ.废液缸里最终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 (8) (填化学式)。
某同学利用以下药品:长、宽和厚度均相同的锌片、铁片和铜片,稀硫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锌粉,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
(2)根据实验目的,该同学设计了实验Ⅰ、Ⅱ两中合理的方案,如图I所示:
若X、Y是两种不同的试剂,则X、Y中溶质的化学式依次为 、 ;
(3)该同学将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在一起,溶液呈现为青色。
A.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锌粉,搅拌,溶液颜色的变化应为:青色变浅至 色,最终变为无色。
B.向混合液中插入锌片,待其浸没部分表面完全变色后,溶液仍为青色,取下锌片表面附着的粉末,以检验其组成为铁和铜。粉末中存在铁的原因:
①反应生成了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 ;
(4)如图Ⅱ所示,该同学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接入电流表,然后把它们一起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实验的现象为:①电流表 ;②铜片表面 。
某同学欲探究市售 “双钙防蛀”牙膏、“皓清”牙膏和牙粉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和牙粉均是由摩擦剂、活性剂、香料等成分构成。
(2)常用的摩擦剂有极细颗粒的碳酸钙(CaCO3) 和水合硅酸(SiO2·nH2O)等
(3)牙膏和牙粉中除了碳酸钙以外,其它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一】探究“两种牙膏和牙粉中是否都含有碳酸钙?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 如图所示,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待测样品,再分别加入适量R 溶液。R 溶液是 。 |
A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B和C试管中有无色气体生成。 |
② |
将B和C试管中生成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现象Ⅱ: 。 |
实验结论: 。
【实验二】比较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组装两套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取 (操作Ⅰ),放于锥形瓶中。并在分液漏斗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R 溶液。![]() |
|
② |
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R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
有气泡产生。 |
③ |
待②反应结束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R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
无明显现象 |
④ |
称量反应后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并加以比较 |
加入“双钙防蛀”牙膏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大于加入牙粉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 |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的作用是: 。
【反思】
(1)若不改动原有装置和基本步骤,要测定牙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还应测定的数据有:______;
(2)小明认为该实验前不需要测定装置的气密性,请你说明其原因 。
学校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 g;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溶液的用量为20mL(假设两种溶液密度均为1 g/㎝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提出问题】:影响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做出猜想】:
猜想一:大理石规格;猜想二: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猜想三: 。
【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 编号 |
T/℃ |
大理石 规格 |
HCl的 质量分数 |
完全反应 的时间/s |
实验目的 |
① |
25 |
粗颗粒 |
18.25% |
160 |
(I)实验①和②探究同体积下HCl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② |
210 |
||||
③ |
35 |
粗颗粒 |
18.25% |
60 |
|
④ |
100 |
【得出结论】: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 |
现象:溶液变为 色 |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
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