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已知 Δ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A ( 3 , 0 ) B ( 0 , 4 ) C ( 3 , 0 ) .动点 M N 同时从 A 点出发, M 沿 A C N 沿折线 A B C ,均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当一个动点到达终点 C 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移动,移动的时间记为 t 秒.连接 MN

(1)求直线 BC 的解析式;

(2)移动过程中,将 ΔAMN 沿直线 MN 翻折,点 A 恰好落在 BC 边上点 D 处,求此时 t 值及点 D 的坐标;

(3)当点 M N 移动时,记 ΔABC 在直线 MN 右侧部分的面积为 S ,求 S 关于时间 t 的函数关系式.

科目 数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一次函数综合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在Rt△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结BE、EC.试猜想线段BE和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某中学八年级(5)班的学生到野外进行数学活动,为了测量一池塘两端A、B之间的距离,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Ⅰ)如图3(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最后量出DE的距离就是AB的长。
(Ⅱ)如图3(2),过点B作AB的垂线BF,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问:(1)方案(Ⅰ)是否可行?__________ _;
(2)方案(Ⅱ)是否可行?___________;
(3)小明说在方案(Ⅱ)中,并不一定须要,DE⊥BF,只需___________就可以了,请把小明所说的条件补上,并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

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求证:BC∥EF.

请分别画出下图中各图的所有对称轴.
(1)正方形(2)正三角形(3)相交的两个圆

如图所示,△ADF和△BCE中,∠A=∠B,点D,E,F,C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如下三个关系式:①AD=BC;②DE=CF;③BE∥AF;

(1)请你用其中两个关系式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写出所有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用序号写出命题的书写形式,如:如果,那么
(2)选择(1)中你写的一个命题,说明它的正确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