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 、 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

(1)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小明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 ,将蜡烛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 与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 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4)小明把蜡烛 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会发现蜡烛 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 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 。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能方便地测量
(2)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3)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不(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4)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用两段等长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把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关系.
(3)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关系.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如图眼睛应该在玻璃板的______(填“左方”或“右方”)观察蜡烛A的像.移去蜡烛B,并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填“实”或“虚”)像.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小军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水的温度/℃ |
90 |
92 |
94 |
98 |
98 |
98 |
98 |
98 |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下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 同时,小华和小明也做了该实验,根据各自数据,他们在坐标纸上分别画出了如图所示图线。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 题号 |
实际问题 |
解决方法 |
| (1) |
为了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直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
|
| (2)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为了既能看到像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在图甲“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看到了如图13乙的情景,这是_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4)该同学记录了一组数据见下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
| 时间/min |
O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5)请你在图26丙的方格纸上根据上表数据画出水的沸腾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