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居民楼雨水蓄水系统是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之一,让市民不再“城市看海”。图1是小明设计的地下蓄水池(未画出)水位监测及排水电路, 为电阻箱, 为置于池底的压力敏感电阻,其阻值随上方水的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已知:电压 ;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 时,铁质开关 被释放,当 时, 被吸上,从而通过控制池底水泵将水位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 的阻值随池内水位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1)当池内水位升高时, 受到水的压力将变 ;
(2)请在图1中接入一电压表,要求当水位升高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3)若此电路能控制池内的最低水位 ,求所能控制的最高水位。
(4)为既能调高池内最高水位,又能使池内最高与最低水位的高度差保持不变,小明采取了减小 的调节方案,该该方案是 的(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你的理由是 。
某比赛,两选手分别用六根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条搭建了甲、乙两木筏。如图1所示,两木筏静止在水面。
(1)以点代替木筏,在方框内(图
画出甲木筏的受力示意图。
(2)甲木筏的质量为
,底面积为
,求甲木筏浸入水中的深度。
,
(3)甲木筏所受浮力  乙木筏所受浮力(选填“
”“ 
”“ 
” 
。写出你的分析过程。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种类很多,电子秤中测力装置所使用的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如图1所示,金属梁右端为固定端,左端为自由端,金属梁的上、下表面各紧贴一块相同的应变片,应变片结构如图2所示,它主要是由基底、金属电阻丝和引线等组成,电阻丝固定在基底上,当应变片被拉长时,金属电阻丝同时被拉长,电阻丝的电阻变大,反之,当应变片把压缩时,金属电阻丝变短,电阻丝的电阻变小。
当自由端受到向下的压力
时,金属梁向下弯曲,上应变片被拉长,下应变片被压缩,如果上、下金属电阻丝有大小不变的电流
通过时。上应变片引线间两端电压为
,下应变片引线间两端电压为
.传感器可以通过输出两个电压的差值
来反映压力
的大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应变片被拉长时,金属电阻丝的电阻或变大,原因是 。
(2)当金属梁没有受到压力时,由于  ,所以
,
(3)当金属梁受力向下弯曲时,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是我们常见的家庭电路。请你模仿样例格式,写出图中涉及到的电学知识或规律(温馨提示:至少写出三条,不能与样例相同)。

样例:电灯与插座并联。
① ;
② ;
③ 。
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我们已经学过杠杆的力臂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如果把这些知识稍加拓宽和延伸,就可尝试用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称为力矩平衡状态.物理学中把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力矩用M表示,即M=FL,式中L为力臂,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符号为N•m.引入力矩概念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叙述为:
使杠杆沿顺时针转动的力矩与使杠杆沿逆时针转动的力矩相等.用公式表示为:M顺=M逆.
(1)力矩的表达式为:M= FL ,力矩的国际单位为 N•m .
(2)用垂直于门的力推门,推力F=80N,手到门轴的距离为0.3m,则F对门轴的力矩M为 24 N•m.
(3)如图所示,一根均匀木棒OA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有一方向不变的水平力F作用于该棒的A点,使棒从竖直位置缓慢转到偏角θ<90°的某一位置(缓慢转动可视为匀速转动),设M为力F对转轴的力矩,对此过程中M和F判断正确的是 A .(选填字母)
A.M不断变大,F不断变大 B.M不断变大,F不断变小
C.M不断变小,F不断变大 D.M不断变小,F不断变小

在测量学生奶密度的实验中。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择图 (选填"甲"或"乙")中的量筒。
(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左,应 ,直到横梁平衡。
(3)小铭进行了如下实验: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 1;
C.将适量的学生奶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m 2
D.将烧杯中的学生奶全部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
考虑到学生奶在从烧杯中倒出时有残留,密度的测量值偏 。为此,同组的小浩提出只要调整实验顺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实验顺序是 (填序号)。
(4)按照调整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在测量烧杯质量时砝码及游码情况如图丙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①和②的数值分别为 、 。
| 
     烧杯的质量m 1/g  | 
   
     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m 1/g  | 
   
     学生奶的体积V/cm 3  | 
   
     学生奶的密度ρ/(g•cm ﹣ 3)  | 
  
| 
     ①  | 
   
     78.2  | 
   
     40  |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