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为探究其原因,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 R 1 > R 2

(1)实验中通过                (选填“温度计示数”“加热时间”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映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就用到这种思想和方法:让同一钢球从光滑斜面上不同高度滚下后撞击木块,通过木块  来反映动能的大小。

(2)实验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请解释“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的原因: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焦耳定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适宜且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分别测得金鱼藻1分钟内放出的气泡数(如表)。

灯与烧杯的距离 / 厘米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气泡数 /

18

15

10

8

6

4

2

0

(1)实验中灯功率不变,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是  

(2)当灯与烧杯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时,能产生气泡且随着距离增加气泡数越来越少的原因分别是  

小科连接好如图1所示电路,闭合开关,按一定操作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获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压 U /

2.5

2.0

1.5

1.0

电流 I /

0.22

0.20

0.17

0.13

电阻 R /

11.36

8.82

7.69

(1)表中第2次实验时,小灯泡电阻为  欧;

(2)将表中电流、电压数据转换为 I U 图象(图 2 ) ,正确的是  

(3)小科发现第3、4两次实验小灯泡不发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小君按小科的方法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电压表指针偏转。若此电路只有一处故障,你认为该故障是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一: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 F 拉长木板,当长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记录弹簧秤的示数于表一。再将木块分别侧放、竖放,重复实验。

实验二: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 F 拉长木板,当长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记录弹簧秤的示数于表二。再分别将一个砝码、二个砝码放在木块上,重复实验。

表一

实验次数

压力大小

木块放置情况

弹簧秤示数 /

1

木块的重

平放

1.0

2

木块的重

侧放

1.0

3

木块的重

竖放

1.0

表二

实验次数

压力大小

木块放置情况

弹簧秤示数 /

1

木块的重

平放

1.0

2

木块和一个砝码的总重

平放

1.5

3

木块和二个砝码的总重

平放

2.0

(1)实验一的第3次实验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牛;

(2)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  

(3)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某兴趣小组用二节新干电池,规格为“ 10 Ω 1 . 5 A ”的滑动变阻器等器材,来测导体电阻。请分析回答: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滑片移到 C 点时,发现两表才有示数,示数分别为 2 V 0 . 2 A .根据以上信息思考该电路的连接方式,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该连接方式,将图1电路连接完整。

(2)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第二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据图把表中所缺数据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电压 / V

电流 / A

1

2.0

0.20

2

2.5

 

3

2.8

0.28

(3)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4)该小组同学用这套器材(所有器材不变)和阻值为 5 Ω 10 Ω 20 Ω 的三个定值电阻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那么电阻两端电压最小能控制到   V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

已知:① a b 两点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保持不变);② a 点压强等于 a 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左管内气压 P 1 之和;③ b 点压强等于 b 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右管内气压 P 2 之和;④液体1和液体2密度不同。该小组同学先关闭 K 2 打开 K K 1 ,用抽气机抽气,进行多次实验。再关闭 K 1 打开 K K 2 ,重复上述操作,具体数据记录如表:

液体种类

液体1

液体种类

液体2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次数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液柱高度 ( h 1 / cm )

10

20

30

液柱高度 ( h 2 / cm )

10

20

30

左管内气体压强 ( P 1 / 千帕)

99

97

95

右管内气体压强 ( P 2 / 千帕)

100

99

98

(1)以下研究过程所用到的方法与本实验中所用的方法明显不同的是 

A .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B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C .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

D .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高度的关系

(2)通过比较第一次和第四次所测得的数据,可以研究  

(3)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该小组同学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