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约为 、电源(电压恒为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小杨同学检查器材完好后,按图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应置于 (选填“ ”或“ ” 端。
(2)当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2所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小杨同学纠正了错误,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为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调节滑动变阻器, ,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5)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为 时,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
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连接电路前,开关必须 .
(2)请请根据图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导线不允许交叉)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电流表坏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电阻处接触不良; D.电阻短路.
(4)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示数保持不变,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其中第5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A.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阻R/Ω |
5 |
10 |
15 |
20 |
25 |
电流V/A |
0.6 |
0.3 |
0.2 |
0.15 |
0.12 |
(5)实验结果是: .
实际上,电源自身是有电阻的,称为“内电阻”.在电路中,一个实际电源相当于一个电源电压相同的理想电源和内电阻串联连接.为了测出电源电压和内电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压表和电流表均视为理想电表),实验步骤如下:
(1)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P到某处时,分别读出电压表示数为2.0V,电流表示数为0.50A;
(2)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P到另一处时,电压表示数变为2.5V,电流表示数变为0.25A;
(3)由有关公式求出电源电压U= V,内电阻r= Ω.
有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用欧姆表测得阻值约为5Ω的小灯泡,小红同学为了知道其在各种电压下的阻值情况,选用了下列器材:电压为6V的电源、量程为0~3V的电压表、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若干根导线、开关,还有两只滑动变阻器(A:10Ω、1A;B:20Ω、1A)供选用.
(1)小红应选用滑动变阻器 .(选填“A”或“B”)
(2)画出小红进行实验的电路图
(3)测量多组数据后,小红通过计算电阻值,发现各阻值相差较大,其中最大的是12.5Ω,最小的是5.8Ω,请你分析一下,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4)小红最后用算出的这几次电阻值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值,你认为这是 的.(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如图甲所示,轮轴实质是一种杠杆.小捷同学为了探究轮轴的平衡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如图乙所示,重物G通过细绳绕在轴上,在轮的边缘沿切线方向用力F匀速提升重物,记录数据如表一.
表一(轮半径10cm,轴半径4cm)
G/N |
5 |
10 |
15 |
F乙/N |
2 |
4 |
6 |
实验二:如图丙所示,重物G通过细绳绕在轮上,在轴的边缘沿切线方向用力F匀速提升重物,记录数据如表二.
表二(轮半径10cm,轴半径4cm)
G/N |
5 |
10 |
15 |
F丙/N |
12.5 |
25 |
37.5 |
(1)分析表一数据可知,当重物通过绳绕在轴上,作用力在轮上,且轮轴平衡时,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力就是用绳绕在轴上的物体重力的 .(选填“几倍”或“几分之一”)
(2)分析表二数据可知,当重物通过绳绕在轮上,作用力在轴上,且轮轴平衡时,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轴上的力就是用绳绕在轮上的物体重力的 .(选填“几倍”或“几分之一”)
(3)若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作用在轮上的力为F1、作用在轴上的力为F2,则轮轴的平衡条件表达式为 .
(4)你认为骑行有变速器的自行车时,为了使速度更快,链条应调到半径较 (选填“大”或“小”)的飞轮上.
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物体B被推动的距离能够反映小球A动能的大小,理由是物体B被推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A对物体B 越多.
(2)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该选用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 (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3)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该选用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 (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