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压强计上的 U 形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 U 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其调节的方法是        (选填“ A ”或“ B ”),使 U 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 .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

(4)比较        两图,可以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5)已知图丁中 U 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 h = 10 cm ,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为      Pa ( ρ = 1 . 0 × 10 3 kg / m 3 ρ 盐水 = 1 . 1 × 10 3 kg / m 3 g = 10 N / kg )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同学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学生,他想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 于是他取了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这两种不同物质,他想让它们吸收相同热量,然后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 根据自己上面的思路和进一步的分析,他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用的实验器材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两个金属盒,温度计,在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时要考虑很多问题,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步骤,请根据要求补充完成实验:

(1)先测量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所以实验时还需要器材______;
(2)在实验时只要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相同的时间”)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3)加热完成后小明发现:沙子温度升高的比水多。
(4)另一组的小华采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来进行探究,你认为他的方案可行吗?__ 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⑸爱思考的小明立即想到在阳光照射下的海滩上吹的是什么风呢? ____________(选填“海风”或“陆风”。海风指空气从海面吹向陆地形成的风,陆风指空气从陆地吹向海面形成的风)

如下左图,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F2的力臂,画出F1的力臂l1力F2

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电流表应___(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接在甲图中的____点。
(2)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_______;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A。

(3)下表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小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请指出小亮的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要进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1)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a)第2次实验中,机械效率是
(b)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c)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2)若两次实验中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不可能是( )

A.滑轮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B.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
C.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竖直向上 D.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小春发现高速公路常有如图1所示的限速警告标志,他问爸爸:为什么在相同的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却会有不同的最高时速限制呢?爸爸告诉他:大车质量大,惯性大,如果速度太快的话,遇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停下来,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小春想:这就是说在相同情况下大车要停下来所用的距离比小车要长?为此,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及以下探究方案:

①让一辆小车从光滑斜面上某位置由静止滑下,测出它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1
②给小车车厢里添加适当的钩码,并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测出它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2
③再继续增加钩码数量,重复步骤②;
④比较各次水平运动距离s的大小,归纳出结论.
对于上述探究方案,请你作答:
(1)给小车添加钩码的目的是:
(2)让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的目的是:
(3)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了能.
(4)假设各次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均相同,则s2_____________ s1(选填:“>”、“=”或“<”),原因是:
(5)小春的探究方案合理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