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探究
如图,抛物线 与 轴交于 , 两点(点 在点 的左侧),与 轴交于点 ,连接 , .
(1)求 、 , 三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直线 , 的函数表达式.
(2)点 是直线 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作 的平行线 ,交线段 于点 .
①试探究:在直线 上是否存在点 ,使得以点 , , ,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求出点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 交于点 ,与直线 交于点 .当 时,请直接写出 的长.
已知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直线 ,与 轴相交于 , 两点(点 在点 右侧),与 轴交于点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 , 两点的坐标;
(2)如图1,若点 是抛物线上 、 两点之间的一个动点(不与 、 重合),是否存在点 ,使四边形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点 的坐标及四边形 面积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若点 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过点 作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 于点 ,当 时,求点 的坐标.
在 中, , , 于点 .
(1)如图1,点 , 分别在 , 上,且 ,当 , 时,求线段 的长;
(2)如图2,点 , 分别在 , 上,且 ,求证: ;
(3)如图3,点 在 的延长线上,点 在 上,且 ,求证: .
如图,在 中, ,以 为直径作 ,点 为 上一点,且 ,连接 并延长交 的延长线于点 .
(1)判断直线 与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 , ,求圆的半径及 的长.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某校响应号召,鼓励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该校文学社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抽样调查了部分学生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过程如下:
一、数据收集,从全校随机抽取20学生,进行每周用于课外阅读时间的调查,数据如下(单位:
30 |
60 |
81 |
50 |
44 |
110 |
130 |
146 |
80 |
100 |
60 |
80 |
120 |
140 |
75 |
81 |
10 |
30 |
81 |
92 |
二、整理数据,按如下分段整理样本数据并补全表格:
课外阅读时间 |
|
|
|
|
等级 |
|
|
|
|
人数 |
3 |
|
8 |
|
三、分析数据,补全下列表格中的统计量:
平均数 |
中位数 |
众数 |
80 |
|
81 |
四、得出结论:
①表格中的数据: , , ;
②用样本中的统计量估计该校学生每周用于课外阅读时间的等级为 ;
③如果该校现有学生400人,估计等级为“ ”的学生有 人;
④假设平均阅读一本课外书的时间为320分钟,请你用样本平均数估计该校学生每人一年(按52周计算)平均阅读 本课外书.
对于实数 、 ,定义关于“ ”的一种运算: ,例如 .
(1)求 的值;
(2)若 , ,求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