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

俨然

B.寻 所志

便扶

C.桑竹

属予作文以记

D.不足 外人道也

坻,为屿,为堪,为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

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文章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

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

【链接材料】滁 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 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 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 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翻译句子。
(1)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找出选文中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用原文回答)

“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成语:。现在意思是: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门外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车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3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见月( ) (2)夏水陵( )
(2)乘御风() (4)引凄异(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它和本文之间有哪些联系。(3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拔,清幽壮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本文第二段写水,主要突出“夏水”,写出三峡的奔放美。
C.本文写秋季景色,着“寒”“肃”“凄”“哀”几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表现出来。
D.本文第一段写山,先写山的遮天蔽日,再写其连绵不断。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本文的作者是代诗人,其文体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惟吾德()谈笑有鸿儒()
可以调琴()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语段中表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语段中描写居室环境幽静宁静的语句是:
请简析本文的写法特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