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勇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桌上,此时杠杆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为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两侧的平衡螺母向    边调;

(2)小勇在水平平衡的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如图乙所示,他应该在下列方法中选择    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将左侧钩码向左移动

C.增加右侧钩码个数

(3)进行正确操作后测出力和力臂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实验次数

动力F 1/N

动力臂L 1/cm

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

1

3

4

4

3

2

4

5

5

4

3

5

6

6

5

小勇根据表中记录的多次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华说他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小华判断的依据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华同学用电池组(电压为3V)、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实验器材,测量标有“2.5V”字样小灯泡的电功率.
(1)如图所示是小华连接的实物连接图,其中有连接错误,请在错误连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上正确的连线.

(2)电路错误改正后,小华闭合开关S,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都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小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你帮助小华计算、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V
0.5
1.0
1.5
2.0
2.5
2.8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A
0.08
0.10
0.14
0.18
0.20
0.22
小灯泡消耗的功率P/W
0.04
0.10
0.21
0.36

0.616
小灯泡的发光亮度
不发光
很暗
较暗
较亮
正常发光
很亮

①小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_____W.
②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与其发光亮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华通过表中的数据,求出了灯泡在不同发光状态下的电阻值,发现这几个电阻值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压强计,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_________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
(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明

(2)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3
朝上
186
214
28
2
3
朝下
186
214
28
3
3
朝侧面
186
214
28
4
6
朝侧面
171
229
58
5
9
朝侧面
158
242
84
6
盐水
9
朝侧面
154
246
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提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下面是小宇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记录,有不完整的地方,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课题: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装置及原理。
我们组的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放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使煤油的温度越高,体积膨胀,煤油上升的高度越 ________。
实验过程:
①接通电路一段时间,比较两瓶中的煤油哪个上升得高,实验结果是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这表明,串联时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
②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原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上述实验,通电时间与前次相同。在两次实验中,比较甲瓶(或乙瓶)中的煤油哪次上升得高。实验结果:在第二次实验中,瓶中煤油上升得较第一次的。这表明,同一电阻,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③实验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瓶中煤油上升得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分析,找到了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和因素有关。
(2)在右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①实验室常用温度汁是利用____性质制成的,小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该温度值为℃.
②该实验应选用(“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③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填“5cm”或“10cm”)。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3)如果用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__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4)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填“虚像”或“实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