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住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称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理想中最美好的社会)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材料二:华商企业发展状况

时间
工厂数量
创业资本金额
工人人数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材料三:袁世凯接掌政权并不是简单地旧政权的复辟。他在担任总统时期,表现出一种新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决心,完成了商业的立法,稳定了财政与货币制度,鼓励私有企业的发展。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完成:
(1)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中的“资产阶级黄金时代”指哪一时期?如何理解“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2)材料二中的具体数字表明了什么历史事实?这种情况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说明了袁世凯政权在统治措施上有何特点?

材料一:……若又割之,次以十二觚之一面乘半径,因而六之,则得二十四觚之冪。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刘徽《九章》
材料二:自永嘉丧乱,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羌胡相攻,无月不战……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晋书》
材料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材料四:莫高窟的造型艺术,彩塑较多,属于十六国和南北朝的有三百多,小千佛约有千数。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哪一项科学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当时世界上处于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政治状况?这一状况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陶渊明怎样的生活心态?这种心态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实?
(4)材料四中的石窟艺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据上述材料概述魏晋时期的历史总特征?

“民族危亡,匹夫有责!”,这是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心声,延安、西安、北平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北方抗日救亡运动的三大火炉区,在火炉效应下,民族救亡运动燃遍中华大地。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A、B、C三城为
抗日救亡运动的三大火炉区)
请完成:
(1)1935年12月,A城市抗日救亡运动的突出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产生的主要历史背景及历史影响是什么?
(2)1936年12月,C城市发生了什么事件?此事件突出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指出B城市的名称,说出它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地位。
(4)1937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过程有哪些?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制定的抗战路线是什么?

2006年博鳌亚洲论坛于4月22日上午在海南博鳌举行开幕式。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但亚洲地区还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5月1日,日美安保磋商委员会(2+2会议)就驻日美军整编最终报告达成了一致。日本领导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继续掩盖侵略中国的罪行。请完成:
(1)日俄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这场战争对远东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日本教科书中把日本侵略中国的历次战争原因都归咎于中国。例如教科书中将8年侵华战争描述为“目的不明的泥沼战争”,完全抹杀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阴谋。试以历史真相批驳日本新教科书的这一谬论。
(3)以上事实反映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日本当前的这些行为?

材料一:1919年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际联盟”无疑是他努力一生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但他能否征服美国呢?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在美国的策动下,联合国主持召开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元的地位大大加强,并大大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租借法案”(二战期间美国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法案)停止实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危机。1945年1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在战后美苏对峙的形势下,西欧诸国被迫依附于美国,又屈从地接受了马歇尔计划。
——《世界史》
材料三:1970年美国和英国、西德、法国、日本在工业生产总值、出口贸易和黄金外汇储备方面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如下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西德
法国
日本
工业总产值
37.8
6.5
10.1
6.5
9.45
出口贸易
15.2
6.8
12.2
6.4
6.9
黄金外汇储备
15.5
4.7
14.6
5.3
5.2

材料四:1970年8月15日,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19%的进口附加税。这项措施将共同市场(欧共体)对美国出口的货物交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了一倍。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一致协议,要求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英国财政大臣立即通知美国,英国完全同意共同市场六国的建议。
——《世界现代史》
请完成:
(1)威尔逊的理想是否征服了美国?为什么?
(2)二战后初期,美国与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四反映西欧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有何重大变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何表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