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上石何 安求能千里也

B.

汝心之 国不以山溪之险

C.

而不平 必先其心志

D.

惧其不也 是亦不可以

(2)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B.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判断句)

C.

帝感其诚。(被动句)

D.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聚室而谋”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在大家“杂然相许”后才信心大增。

B.

智叟作为旁观者,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既傲慢又武断。

C.

选文第①段极言山之高大,是为下文写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衬托愚公决心之大。

D.

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中的“公”是敬称;“智叟”中的“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B.

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愈加突显,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形象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文中的“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

D.

选文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吴士
方孝孺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张士诚:出身盐贩,曾与朱元璋争天下。朱元璋破平江时被擒,自缢死。②国朝:指明朝。 ③俾:使。 ④嬴:同“赢”。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
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士士诚曰谒:拜见。
B.王果能吾将:带兵。
C.司粟吏勿与较嬴缩戒:通“诫”,告诫。
D.形势莫便姑苏于: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
文中的吴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未复有能其奇者(2)猛浪若
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甲文抓住哪一个字来描绘景物?乙文总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是哪一句?
甲文和乙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甲乙两则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而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之者谁() ②醉翁之不在酒() ③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侍臣曰() ⑤因而抄录()
选出“以”的用法意义和“太夫人以荻画地”相同的一项 ()

A.徒以有先生也。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C.修以风节自持 D.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句子。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下面是根据《岳阳楼记》拟出的上联,请你联系甲乙两文拟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范仲淹心怀天下
下联:
根据甲乙两文,从欧阳修的为学、为人、为官角度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阅读文言文。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不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14分)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请广于君:②秦王怫然怒:
③故不意也:④寡人矣: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嗟夫,予求古仁人之心
B.士必怒为佣耕,何富贵也
C.要离刺庆忌也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
D.亦免冠以有先生也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揣摩“与臣而将四矣”这句话,说说其“潜台词”的含义:
从中表现了唐雎的精神。(4分)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