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甲所示电路图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在该实物连线中,电流表上还有一个接线柱没有与其它元件连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连线连接完整。

(2)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读数为_____ V ,电流表读数为_____ A ,根据测量结果可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 Ω

(3)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 ,改变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实验测得的多组数据,求出电阻的平均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

A.

减小实验误差

B.

寻找普遍规律

科目 物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精神萌发,源远流长】

材料一

①“愚公移山”——神话传说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③“明水军与倭寇激战”(明代《倭寇图卷》中描绘的情景)

(1)分析材料一,依次填写对应正确的序号。

精神品质

反抗侵略,不畏牺牲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明德修身,坚贞不屈

序号





材料二 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世界的眼光 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摘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结合两例史实,对材料二观点加以说明。



【现代——承扬开新,使命担当】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在新生政权的巩固中、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展现出雄浑的精神气象、磅礴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沈壮海《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3)依据材料三,任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三例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字数200字左右。)

某中学聚焦世界近代史板块,围绕世界近代历史的形成与演变这一主题开展深度学习,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制作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处内含的两类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村和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篇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小岗村这一做法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摘编自人教版九下《历史与社会》

城市篇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1984年)

(1)指出材料中“做法”的内容,及选写一个与深圳同期的“经济特区”名称。

(2)综合上述材料,列举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让“中国农村和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废除余粮收集制,取而代之以实行粮食税,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摘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写出图中农具的名称。说明它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苏联在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简述该措施对苏联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说明它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农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摘自【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二: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时间

18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标志

A

电力的使用和电器的发明等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B

信息时代

材料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关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

——摘自习近平2019年10月16日向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所致的贺信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项发明成就。简述这项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A、B两处空白补充完整。写出飞机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技术对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