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含有铵根离子( N H 4 + )的盐属于铵盐,兴趣小组对铵盐及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了解组成】

(1)一种常见铵盐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为,则它表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 N H 4 HC O 3 ,某种碳酸氢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1.8%,则该碳酸氢铵样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比较性质】

(1)已知硝酸铵溶液显酸性,则该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N H 4 +    (填离子符号)。

(2)常见的铵盐中,仅有碳酸氢铵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放出氨气,则常温下鉴别碳酸氢铵与硫酸铵的最简便方法是    

(3)铵盐与碱混合通常会放出氨气,因此,施肥时要避免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写出加热条件下硫酸铵与烧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可以得到一种铵盐,该反应常用于探究微粒的运动性。那么,微粒运动速率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查阅资料】浓盐酸靠近浓氨水时,会出现大量的白烟:

【进行实验】

将一根玻璃管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见图甲:

(1)浓盐酸与浓氨水未直接接触就产生白烟,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    

(2)由图甲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气体,其微粒运动速率越    

【拓展延伸】

再取一根V型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氨水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见图乙。

(1)图乙实验中,最先出现白烟的位置与图甲实验相反,说明相同条件下    

(2)实验中发现V型玻璃管发热,其原因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探究气体 X 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图12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 X 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 X 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 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 1 . 15 g / L ,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 g
(3)按图12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Ⅰ(见表1)。
(4)连接 A , B , C 装置,将气体 X 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 D 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 A 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 X 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1)。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数据编号

测量项目

玻璃管(含药品)的质量/ g 52.40 51.92
B装置(含药品)的质量/ g 102.00 102.54
氮气的体积/ m l / 243.5

【回答问题】
(1) B 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 X 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 ,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由此推知,气体 X 中一定(填"有"或 "没有")氧元素。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 X 的化学式

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一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填空和回答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无色气体产生,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反思交流:
(1)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益阳市生产的松花皮蛋全国闻名。将水、生石灰、纯碱、食盐按 100 : 11 . 2 : 5 . 3 : 3 . 5 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料浆,将鲜鸭蛋粘上料浆密封一段时间即可得到松花皮蛋。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料浆澄清液("料液")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料液的主要成分( H 2 O 除外)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充分讨论,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料液中一定含有 N a O H N a C l C a ( O H ) 2

②料液中一定含有 N a O H N a C l N a 2 C O 3

【对猜想的解释】
(1)料液中一定没有 C a O 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料液中一定存在 N a O H 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
Ⅰ.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料液显红色。
Ⅱ.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 N a 2 C O 3 溶液,料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Ⅲ.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直到过量,没有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
(3)该料液中含有的物质除 N a O H N a C l 外,还一定含有(填化学式)。
【交流与拓展】
(4)松花皮蛋味道鲜美,但直接食用会稍有涩味。如果将松花皮蛋蘸上食醋食用,则轻微涩味会被去除,味道变得更为鲜美可口。请你说明食醋可以去除松花皮蛋涩味的原因
(5)现在有的皮蛋厂直接用烧碱( N a O H )代替生石灰和纯碱,但制得的皮蛋口感不如益阳产松花皮蛋。烧碱一定要密封保存,其理由是(选序号填空)。

A. 烧碱易吸水潮解 B. 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 C O 2 而变质
C. 烧碱具有强腐蚀性 D. 烧碱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 C a C l 2 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 N a 2 C O 3 + H C l = N a C l + N a H C O 3 ,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 N a H C O 3 + H C l = N a C l + H 2 O + C O 2 。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 N a H C O 3 C a C l 2 N a C l 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

(1)猜想(填"1"或"2" 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现有某黄铜(铜锌合金,假定其他成分均不与盐酸反应)样品,请从下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测定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要选择的装置是(填装置编号)。若产生的气体从左向右流,则接口的顺序
(填接口字母代号);
(3)细心观察发现:盛装溶液的试剂瓶与收集气体的集气瓶都有磨砂部分,所不同的是集气瓶的磨砂部分位于
a.瓶底内壁 b.瓶口边缘 c.瓶颈内壁 d.瓶底外壁
(4)仪器组装好后,在开始实验时,要先
(5)若实验样品的质量是9.9g,实验中测定氢气的体积是1.1L(氢气密度为0.09g/L),则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