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习复分解反应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稀盐酸、 CaC O 3 粉末、 N a 2 S O 4 溶液、 BaC l 2 溶液之间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大家一致认为试管①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NaCl

猜想二: NaCl N a 2 S O 4

猜想三: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BaC l 2 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成立

【反思拓展】

Ⅰ.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Ⅱ.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步骤二中除可用稀硫酸外,还可选用    (填字母序号)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6分)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
H2、N2。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
考虑,H2易燃易爆,而CO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
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由实验②(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

被蚊虫叮咬过的感觉是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李芳同学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依据的原理是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丽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
【设计实验】(1)先检验生成物水。将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的U型管
(2)再检验另一种气体。将分解产生的气体再通过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变浑浊,则(填“猜想①”或“猜想②”)不成立。

【讨论交流】经分析该装置还有一缺陷,你的改进措施是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不能减轻痛痒。

A.氨水 B.肥皂水 C.食醋 D.纯碱溶液

(8分)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1)今年4月,我市各学校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小张同学进行的实验考查是“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
①小张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A、B、C溶液分别是________、
②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步骤一实验时出现异常现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振荡后迅速变成无色。老师指出这是因为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接着,老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到A溶液的颜色又变成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酚酞除外)。

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实验员老师告诉大家,该液体只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和蒸馏水中的一种。

(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
(2)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粉末。
没有气泡产生。
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二: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


该液体是稀硫酸。

【反思交流】
(1)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2)如果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则步骤一中产生的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某化学课堂围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