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青少年要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你校准备组织一次党史学习活动。结合实际,本次活动以线上参观党史博物馆的“云研学”方式开展。作为校团委学生干部,你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工作,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在准备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要以‘云研学’的方式开展本次活动?”请你作出解答。
(2)本次活动需要组建若干研学小组。在确保每组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为实现各小组间基本均衡,应考虑什么因素进行人员搭配?说说你的理由。
(3)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是:线上浏览党史博物馆实景→观看党史博物馆讲解视频→小组交流研讨→研学成果校级展示。为明确活动要求,检验和提升活动实效,以评促学,你组织同学们自主设计活动评价标准,需要完成以下表格。
某校党史“云研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
评价项目 |
评价标准 |
评价结果 |
过程表现 |
示例:认真观看、倾听。 ① |
|
研学成果 |
示例:能够撰写出党史研学报告。 ② |
注:评价结果依据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采用分项等级制加评语的方式呈现。
李甲、张乙系同村村民,某日,张乙在兴化某论坛上发表有关李甲的贴子,内容为实名举报李甲在该村多次利用不法手段骗取补贴、扰乱选举秩序、拉拢腐蚀干部等行为,且文笔刁钻,并给李甲起了不雅外号。此贴引发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网民盲目跟贴,给李甲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影响了其正常生活。李甲便找到张乙理论,要求其立即删贴,但张乙不予理睬,两人因此发生争执,经当地派出所调解未果,李甲故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张乙立即删贴,并赔偿其精神损害费5000元。
法院经过审理,判决张乙立即删除在该论坛上所发的诽谤李甲的贴子,并就此事向李甲赔礼道歉,在该论坛上刊登道歉文章。另外,张乙赔偿李甲精神抚慰金800元。
(1)张乙侵犯了李甲的什么权利?
(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3)你从这一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华和小强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强自习课的时候吵闹,被小华记下后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于是小强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华吵,又怕打架受老师处分,终于他想到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即在网上臭骂小华,小强骂得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华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强还得意地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强的做法和说法侵害了小华的什么权利?这项权利有哪些内容?
(2)如果你是小华,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9月20日是我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全国城乡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互联网上,网民展开公民道德大讨论,广大干部群众为公民道德建设献计献策,形成了人人为公、人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的良好氛围。借此机会,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准备以“提升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举办一次主题班会。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同学们分成了几个活动小组,现在请你积极参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1)宣传组: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评论组:运用学过的观点谈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3)调查组:调查整理身边存在的道德缺失现象。
(4)建议组: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几条合理可行的建议。
镜头一:某星级大酒店一豪华包间,十几个初中生为同学刘小丽过生日,桌上堆满了吃剩的食物。
镜头二:某贫困山区破烂不堪的教室里,因营养不良而黄肌瘦的脸庞上,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
(1)镜头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看过上述两个镜头后,你有何感受?
(3)假如你是镜头一中的一员,你打算今后如何过自己的生日?
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以“我理解的小康社会”为主题的讨论会。下面是这次讨论会的几个环节,请你积极参与其中,一起完成如下任务。
【环节一:体验小康】
来自农村的陈改同学说:“我的家乡在偏僻的山区,那里的人每天只能吃一顿干饭、两顿稀饭,人均收入500元,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小康的踪影。”
来自城市的张革同学说:“现在的人民生活真富裕,我所在小区的居民的轿车几乎把小区的过道都停满了。大人们给压岁钱一份至少上百。”
(1)两位同学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环节二:解读小康】
针对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芳芳、玲玲和月月三个好朋友展开了下列激烈的讨论。
(2)请你谈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
【环节三:建成小康】
(3)在活动的最后,同学们纷纷畅谈自己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做好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