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 、 、 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 、 、 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
|
|
|
“镁粉” |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
121.8 |
|
58.0 |
61.9 |
(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 。
(2)“镁粉”中不只含有 一种物质,理由是 。
(3)表格中 的值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 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 。
向盛有Fe2O3粉末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充分搅拌,粉末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入NaOH溶液40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溶质可能是KOH、K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
|
肯定含有K2CO3 |
(2)将操作(1)后的试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红色 |
肯定含有 KOH |
[评价反思]①甲同学提出操作(1)加入的CaCl2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K2CO3存在的同时还要 。
②乙同学提出操作(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也能产生相同现象,其原因是 ;建议改加过量的BaCl2溶液,BaCl2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应用]KOH和K2CO3的混合溶液敞口久置后可能变成K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酒精灯加热时,应用温度最高的 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依次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结束后,若要分离出MnO2,除A~F中相关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写名称)。
瓦斯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存在煤矿坑道中。当煤矿坑道中瓦斯气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CH4与O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爆炸最强烈。求煤矿坑道中瓦斯爆炸最强烈时CH4的体积百分含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某种铁合金中含有不溶于酸的杂质。取该合金样品粉末11.4克,分四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共200克。反应过程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序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8.6 |
a |
3 |
0.2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