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汝道①
《元史》
訾汝道,德州齐河人。…母高氏治家严,汝道承顺甚恭。母尝寝疾,昼夜不去侧。一日,母屏人授以金珠若干曰:“汝素孝,室无私蓄,我一旦不讳,此物非汝有矣,可善藏之,毋令他兄弟知也。”汝道泣拜曰:“吾父母起艰难,成家业,今田宅牛羊已多,汝道恨无以报大恩,尚敢受此,以重不孝之罪乎!”竟辞之……
性尤友爱,二弟将析居②,汝道悉以美田庐让之;二弟早世,抚诸孤如己子。乡人刘显等贫无以为生,汝道割己田各畀③之,使食其租终身。里中尝大疫,有食瓜得汗而愈者,汝道即多市瓜及携米,历户馈之。或曰:“疠气能染人,勿入也。”不听,益周行问所苦,然卒无恙。……尝出麦粟贷人,至秋,蝗食稼,人无以偿,汝道聚其券焚之……
【注释】①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四》,有删节。訾zī,姓。②析居:分家。③畀bì:给予。
(1)选文除了訾汝道,还提到的人物有( )
A. |
家人与乡邻 |
B. |
同窗与恩师 |
C. |
友人与商贩 |
D. |
官员与郎中 |
(2)《元史》中的部分列传分为“良吏”“孝友”“隐逸”等类别。选文被列入了“孝友”一类,请结合选文分析原因。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
汝素孝,室无私蓄 天下缟素(《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
B. |
汝道恨无以报大恩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 |
C. |
使食其租终身 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
D. |
多市瓜及携米 百里奚举于市(《<孟子>三章》) |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走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本文选自《》,这本书的作者是 朝的编选一部笔记小说集,《口技》的作者是清朝的。
写出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妇抚儿乳( )(2)宾客意少舒()
(3)施八尺屏障()(4)几欲先走()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满座寂然,无敢哗着。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为什么作者在前后都要交代表演者使用的道具?
本文展示民间艺人技艺高超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表演者的技艺为什么这样出神入化?这给我们什么启迪?
文言文阅读。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
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邻人有市鸟枪归者 ( )(2)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张秀才的优点是:,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各写出一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 )
(3)媵人持汤沃灌 ( )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从全文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15分)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苔 痕 上 阶 绿 (2)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4分)
(1)谈笑有鸿儒( ) (2)无案犊之劳形( )
(3)香远益清( ) (4)陶后鲜有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作者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了 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中,作者借莲花赞美"君子" 的高尚品质。(3分)
两篇短文都提到了前贤古人,但写法不同。请结合两篇短文的相关内容,简析写法特点及表达作用。(4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便舍船
屋舍俨然
B.是谓大同
秦王谓唐雎曰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D.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贤臣,远小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的是
A.两个文段都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但《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 |
B.“外户而不闭”说明作者认为在理想社会当中,盗窃和害人等坏事情不会发生。 |
C.“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是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
D.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里和儒家的大同社会中老人和小孩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