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千沟万壑、千瀑万洞的“喀斯特地貌”,贵州双河溶洞是全球白云岩喀斯特典型的范例,某小组同学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任务一:调查溶洞概况

小组同学通过实地勘察,绘制部分洞穴剖面图如图1。

(1)溶洞岩石以白云岩为主,其中的 CaC O 3 MgCO 3 两种化合物的类别属于_____(选填“酸”“碱”或“盐”)。

(2)岩石裂缝渗水以及洞内地下水对白云岩不断侵蚀,形成千姿百态的溶洞地貌。测得A处渗水的 pH<7 ,显_____性。

任务二:探究白云岩溶蚀与钟乳石的形成

【资料显示】当 CaCO 3 遇到溶有 CO 2 的水时,会生成溶解性较大的 Ca HCO 3 2 ,发生反应① CaCO 3 + CO 2 + H 2 O=Ca HCO 3 2 ;溶有 Ca HCO 3 2 的水遇热或压强变小时,就会分解,重新形成 CaCO 3 沉积下来,发生反应② Ca HCO 3 2 = CaCO 3 + CO 2 + H 2 O

【探究活动1】用 CaCO 3 模拟白云岩的溶蚀

(1)设计方案制取 CaCO 3

白云岩中除 CaCO 3 MgCO 3 外,还含有多种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两种不同反应原理的方案制取 CaCO 3 模拟溶蚀过程,完成下表。

序号

试剂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方案一

CO 2 、氢氧化钙固体、蒸馏水

_____

方案二

_____

_____

(2)进行溶蚀模拟实验

实验一:用方案一进行实验,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过滤,得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取 15mL 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通入一定量 CO 2 ,观察到溶液立即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 CO 2 ,浑浊液未变澄清。

【表达交流】根据资料显示中的反应①,应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现象与预期不符。经过讨论、分析,为达到实验目的,改进实验如下。

实验二:另取 15mL 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加入 35mL 蒸馏水,搅拌,通入一定量 CO 2 ,溶液逐渐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 CO 2 ,浑浊液变澄清。

【分析与解释】改进后现象与预期相符。加入 35mL 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浑浊液变澄清的原因是_____。

小组同学用其它的方法,证明了白云岩中的 MgCO 3 也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溶蚀。

【探究活动2】模拟钟乳石的形成

取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静置,放于低压环境,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澄清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实验成功。

【迁移应用】图1中,滴水从B处下落的过程中,产生 CO 2 的原因可能是_____。

任务三:模拟洞内地下水对白云岩的溶蚀

洞内地下水中富含钙离子、锶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小组同学用四种盐溶液进行地下水对白云岩的溶蚀实验,测得白云岩溶蚀率(溶蚀率:白云岩减少的质量与白云岩总质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白云岩的溶蚀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B.

锶离子含量越多,越能促进白云岩的溶蚀

C.

混合溶液会增大白云岩的溶蚀率

D.

白云岩的溶蚀受钙离子、锶离子的影响

【项目总结】沉积物是“时间胶囊”,可反映出它们形成时的地质环境,极具科研价值。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试写出一种:
(3)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
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具支试管或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3)若实验测得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一条)

南南同学看到“好想你”红枣袋中装有一袋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南南和北北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南南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Fe2O3

北北同学认为南南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步骤①样品用磁铁吸引前需经过研碎,其中研碎的目的是
(2)步骤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 。写出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北北同学对滤渣B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② 生成的气体通入

②该溶液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和Fe2O3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该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Fe2O3、CaO、CaCO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A.蜡烛 B.红磷 C.木炭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实验拓展]
(4)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和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此实验中镁 (填“能”或“不能”)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