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千沟万壑、千瀑万洞的“喀斯特地貌”,贵州双河溶洞是全球白云岩喀斯特典型的范例,某小组同学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任务一:调查溶洞概况

小组同学通过实地勘察,绘制部分洞穴剖面图如图1。

(1)溶洞岩石以白云岩为主,其中的 CaC O 3 MgCO 3 两种化合物的类别属于_____(选填“酸”“碱”或“盐”)。

(2)岩石裂缝渗水以及洞内地下水对白云岩不断侵蚀,形成千姿百态的溶洞地貌。测得A处渗水的 pH<7 ,显_____性。

任务二:探究白云岩溶蚀与钟乳石的形成

【资料显示】当 CaCO 3 遇到溶有 CO 2 的水时,会生成溶解性较大的 Ca HCO 3 2 ,发生反应① CaCO 3 + CO 2 + H 2 O=Ca HCO 3 2 ;溶有 Ca HCO 3 2 的水遇热或压强变小时,就会分解,重新形成 CaCO 3 沉积下来,发生反应② Ca HCO 3 2 = CaCO 3 + CO 2 + H 2 O

【探究活动1】用 CaCO 3 模拟白云岩的溶蚀

(1)设计方案制取 CaCO 3

白云岩中除 CaCO 3 MgCO 3 外,还含有多种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两种不同反应原理的方案制取 CaCO 3 模拟溶蚀过程,完成下表。

序号

试剂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方案一

CO 2 、氢氧化钙固体、蒸馏水

_____

方案二

_____

_____

(2)进行溶蚀模拟实验

实验一:用方案一进行实验,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过滤,得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取 15mL 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通入一定量 CO 2 ,观察到溶液立即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 CO 2 ,浑浊液未变澄清。

【表达交流】根据资料显示中的反应①,应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现象与预期不符。经过讨论、分析,为达到实验目的,改进实验如下。

实验二:另取 15mL 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加入 35mL 蒸馏水,搅拌,通入一定量 CO 2 ,溶液逐渐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 CO 2 ,浑浊液变澄清。

【分析与解释】改进后现象与预期相符。加入 35mL 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浑浊液变澄清的原因是_____。

小组同学用其它的方法,证明了白云岩中的 MgCO 3 也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溶蚀。

【探究活动2】模拟钟乳石的形成

取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静置,放于低压环境,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澄清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实验成功。

【迁移应用】图1中,滴水从B处下落的过程中,产生 CO 2 的原因可能是_____。

任务三:模拟洞内地下水对白云岩的溶蚀

洞内地下水中富含钙离子、锶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小组同学用四种盐溶液进行地下水对白云岩的溶蚀实验,测得白云岩溶蚀率(溶蚀率:白云岩减少的质量与白云岩总质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白云岩的溶蚀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B.

锶离子含量越多,越能促进白云岩的溶蚀

C.

混合溶液会增大白云岩的溶蚀率

D.

白云岩的溶蚀受钙离子、锶离子的影响

【项目总结】沉积物是“时间胶囊”,可反映出它们形成时的地质环境,极具科研价值。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并验证CO2的性质。在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把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对此展开探究:
(1)【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2)【猜想与验证】
①甲同学认为可能石灰水已变质。他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吹气,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乙同学认为制得的CO2中可能混有HCl 。他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
他用试管取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再通入制得的气体,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得出结论是CO2中混有HCl 气体。
③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和他们一起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少量AgNO3和稀HNO3的混合溶液,通入制得的气体


CO2中混有HCl 气体。
化学方程式

(3)【反思与评价】丁同学认为既然用盐酸会使制得的CO2不纯,何不用稀H2SO4代替盐酸。请问丁同学的想法对吗?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亮对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出现的红热球状物产生了兴趣,随后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问题1】铁燃烧后剩下来的球状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实验探究】将剩下来的球状物质碾碎,加入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3)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实验测定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已分解。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
(2)有些食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8分)在学习盐的性质以后,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测定Na2CO3和NaCl
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探究实验。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气体分析法。
(1)如下图1所示(铁夹夹持的仪器是注射器),把一定量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
应后,测定产生CO2的体积,根据CO2的密度计算质量。实验前,向后拉注射器活塞,松开后,如果,则装置不漏气。

(2)有同学提出以图2代替图1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2气体的体积(填“偏
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你的改进方案是
(3)也有人用图3装置进行测定,根据盛碱石灰的干燥管质量的增重确定CO2的质量(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图3实验装置存在明显缺陷,缺陷之一是 __________
【方案二】沉淀分析法(如图4所示)。则:

(1)试剂A可以是溶液(写一种),加入过量A是为了
(2)把沉淀洗涤的目的是

(12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溶液,理由是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星期天回来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全部变质。按照小丽的猜想,溶液中除了水,含有的物质是。你的新猜想是,溶液中除了水,含有的物质是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溶液完全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
【实验反思】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