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垃圾桶上有如下图所示的垃圾分类标志,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践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研学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属瓶应该丢进___(填数字)垃圾桶中。
(2)其他垃圾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其中焚烧法是将垃圾高温焚烧,使其变为渣滓和灰烬,释放的热能可转换为电能加以利用,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___增强。
(3)为了探究细菌对厨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实验小组的同学们选取混合均匀的相同厨余垃圾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其中A、B、C、D四组垃圾量相同,实验中所接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相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只有A组的垃圾腐烂了。

①细菌是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实验中“接种”是将少量细菌转移到___上的过程。
②本实验共可以形成___组对照实验,则表中“?”处应填入___。
③以“有无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是___(填字母)。
④A组与C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论是___。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一小块馒头切成碎屑,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到甲、乙两试管。
第二步:向甲、乙两试管分别注入2mL和唾液,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8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稀碘液,摇匀.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色,该现象说明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分解了。由此可见,淀粉被消化的最初部位在,淀粉最终被消化分解成的产物是。
下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A、B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②各取A、B两装置的一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③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2)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
(3)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
(4)实验结果:滴加碘液后,A装置内的叶片,B装置内的叶片。
(5)该实验的结论是:。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下表是利用大豆种子进行的五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且胚完整的、有活力的大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分,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数日并记录结果。请回答问题。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 场所 |
光下 |
光下 |
光下 |
光下 |
黑暗 |
| 温度 |
25℃ |
25℃ |
0℃ |
25℃ |
25℃ |
| 棉花干湿度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水淹没种子 |
潮湿 |
| 种子发芽数 |
19粒 |
0粒 |
0粒 |
0粒 |
18粒 |
(1)乙组实验中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
(2) 对照甲、戊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该实验甲、戊两装置中均有1粒--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
(3)丁、戊两组实验能形成对照吗?____。为什么?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萌发 |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里 |
种子不萌发 |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1)本实验中,乙装置在实验中起作用。
(2)实验甲和乙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
(3)实验设计中,甲和丙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为什么?。
(4)丁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缺少。
(5)如果要测定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不能将整袋种子都用上。我们可以采取方法来测定玉米种子发芽率。
某中学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②将2个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分别在2号鱼缸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2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对照组是。
(2)青蛙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其发育特点是;而从蝌蚪发育成蛙时,其呼吸器官的变化又是。
(3)该小组同学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最后将会出现的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4)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异的现象,如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