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嗟(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时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B)!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C),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选自吴曾《能改斋漫录》。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节)

注释:①〔微〕贫贱。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谋求利益。④〔无乃〕莫非,恐怕,表揣测。⑤〔及〕(恩惠)到。⑥〔物〕人,众人。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A.夫不能利生民

查阅词典(①沼泽,湖泽。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


B.诣灵祠求祷

课内迁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无乃失于

课内迁移(先帝不以臣卑鄙)


D.下以救贫民之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2)请将“也”“夫”“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既 不 可 得 矣 夫 能 行 救 人 利 物 之 心 者 莫 如 良 医

(4)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

(5)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这里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乙文中也谈到了范仲淹的“进”“退”选择,又分别指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孝基仁爱
许昌1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以家财付孝基。后,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能自力,颇驯谨2,无他过。孝基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②驯谨:顺从而谨慎。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4分)
(1)以家财付孝基( )
(2)孝基博使灌园( )
翻译(2分)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文中“其子丐于途”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回答)(1分)
从文中看,张孝基的仁爱具体表现在:(1)
(2)

文言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 晓雾将()② 能其奇者()
无与为乐者() ④ 少闲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写一句有关“月”的古诗文:
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意思?“闲人”真“闲”吗?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不亦乎(2)人不知而不
(3)不习乎(4)死而后
翻译下列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态度决定高度。本文⑸⑹⑺则主要讲学习态度,请联系学习实际,任选一则,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我选第()则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身养德乃成才之本。文中有许多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根据材料链接①或②从原文中选择一则相应的修身格言,摘抄下来并谈谈你的感悟。
材料链接:
①2011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女特警部队特技表演:头破砖头。一个女特警经过四次试做,第五次终于成功。她的壮举感动了全场观众。
②东晋大臣庾亮,他骑的马里有一匹很凶,有人让他卖掉。庾亮说:“我卖它就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它的新主人,难道因为这匹马对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祸他人吗?”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与为乐者

A.念有词 B.心无杂 C.念不忘 D.过大学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欣然起行欣然:
(2)至承天寺遂:
(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附加题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3分)
(1)儿幼不能执笔
(2)毕左右
(3)复持儿而泣曰
用“/”符号为文中划线句断句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