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温度下纯水中C(H+) = 2×10-7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 5×10-6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1)常温下,如果取0.1 mol·L-1 HA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液的pH=8。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与0.1 mol·L-1 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之比为。
(2)相同温度下,将足量硫酸钡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0.1 mol·L-1硫酸铝溶液;②0.1 mol·L-1氯化钡溶液;③蒸馏水;④0.1 mol·L-1硫酸溶液中,Ba2+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序号填写)。
(3)常温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当溶液中c(N)=c(Cl-)时,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
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5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 mol SO2和0.2 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ΔH="-196" kJ·mo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变为起始时的0.7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填字母)。
a.SO2、O2、SO3三者的浓度之比为2∶1∶2
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SO3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e.SO2的生成速率和SO3的生成速率相等
(2)①SO2的转化率为;②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③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3)如图表示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和温度变化的曲线,则:
①温度关系:T1T2(填“>”、“<”或“=”,下同);
②平衡常数关系:KAKB,KAKD。
T ℃、2 L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在不同时刻的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E为固体,其余为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开始至3 min时,用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min-1。
(3)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4)第6 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重新达到平衡后,D的体积分数为。
(5)另有一个2 L的密闭容器,T ℃、某一时刻,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表所示。
物质 |
A |
B |
D |
E |
物质的量(mol) |
0.8 |
1.0 |
0.4 |
0.2 |
此时v(正)v(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汽车尾气中CO、N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4CO(g)+2NO2(g)4CO2(g)+N2(g) ΔH="-1" 200 kJ·mol-1
(1)恒温恒容条件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下同)。
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C.2v(NO2)逆=v(N2)正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2)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及时分离出CO2
B.适当升高温度
C.减小容器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
D.选择高效催化剂
(3)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由①、③、④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常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则符合该条件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至少写两种)。
(2)由表中①、④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构成的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通常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3)下图中A~F是由部分上表中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A、B、C为单质,转化关系如下:
Ⅰ.若B为黄色固体,A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组成的单质。
①F的电子式为。
②实验测得起始参加反应的B和最后生成的B质量相等,则起始参加反应的A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Ⅱ.若D为淡黄色固体,焰色反应为黄色,组成C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①下列关于D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b.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
d.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②用惰性电极将F的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则阳极反应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