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郭  原  平
郭原平,字长恭。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佣赁以给供养。性甚巧,每为人作工,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食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父亡,哭踊恸绝,数日方苏。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茔圹凶功,不欲假人。本虽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营墓者,助人运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又自卖十夫以供众费,窀穸之事,俭而当礼。性无术学,因心自然。葬毕,诣所买主执役无懈,与诸奴分务,让选取劳。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尝暂替。佣赁养母,有余聚以自赎。既学构冢,尤善其事,每至吉岁,求者盈门。原平所起必自贫始,既取贱价,又以夫日助之。及父丧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常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肉。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瑶之乃自往,日:“令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现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值。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通,又采笋置篱外。邻里惭傀,无复取者。
宋文帝崩,原平号恸,日食麦饼一枚,如此五日。人日:“谁非王臣,何独如此?”原平泣而答日:“吾家见异先朝,蒙褒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动耳。”
(《南史·卷七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      禀:禀性,天性。
B.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      跨积寒暑:从冬到夏。
C.窀穸之事,俭而当礼        窀穸:墓穴。
D.吾家见异先朝              见异:看见怪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养亲必以己力         ②佣赁以给供养
B.①则虚中竟日           ②白雁至则霜降
C.①本虽巧而不解作墓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①既学构冢,尤善其事    ②既取贱价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
②经时展勤,久乃闲练。
③与诸奴分务,让逸取劳。
④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值。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郭原平讲孝道的一项是    (    )
①原平所起必自贫始               ②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
③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     ④父服除后,不复食肉
⑤日食麦饼一枚,如此五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郭原平非常讲孝道,他家里有时候断了炊,他便自己在外边饿一天肚子,总是等到傍晚收了工,领了工钱,在附近买了粮食以后,才回家生火做饭。
B.他虽然灵巧却不懂怎样修坟墓,便到造墓的人家去帮忙。由于经常干活,时间长了他便也会修墓了。他还多次顶替别人服役来换取修墓的费用。
C.郭原平给人修墓,一定先替那最穷的人家去修墓,不但收的费用低,他自己还整天当劳动力去帮着别人干活儿。
D.宋文帝死后,郭原平嚎啕大哭,一连五天,每天只吃一个面饼。有人讽刺说他:“谁不是皇帝的臣民呢,你能这样,真了不起!”郭原平哭着回答说:“我家受朝廷恩惠不能报答,心里难受才这样。”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的《寡人之于国也》选段,按要求答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③狗鸡豚彘之畜,无失其时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舅李常过其家过:经过
B.闻者壮之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使,让
D.举以自代举:举荐

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闻命而卒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樊哙覆其盾于地
C.至是首问焉青麻头伏焉
D.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A.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不以迁谪介意
B.不以迁谪介意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不以迁谪介意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D.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翻译: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
译文:
(2)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译文:
(3)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梅庄(清代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瞬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则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①,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
【注】①媒蘖:喻诬陷使有罪。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辈兴阑矣阑:衰落
B.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酡:酒后脸发红
C.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市恩:指用手段向别人讨好
D.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侪:一齐,共同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③遭戆者于道。④戆者止之。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梅庄主人同官友饮酒要找歌者助酒兴,黠者顺从其意找来歌者,而戆者认为这是主人醉酒而发的命令,赶走了歌者。
B.梅庄主人酌酒校书,天寒未饮酣。戆者路上遇见了去给主人买酒的仆人,夺过瓶子并回来直言劝告主人多饮无益。
C.书童掌灯,油灯倾倒弄脏了梅庄主人的朝衣,黠者说这不吉利。主人发怒,让朴者杖打黠者,而戆者则直言劝止了此事。
D.戆者直言也引起主人不满,而黠者则诱朴者诬陷戆者有罪,劝主人赶走他。在主人遇难之时,戆者显出了他的忠直。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译文:
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