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今人又加了两个:蒋干(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共工(共产党或国共合作)依照唯物史观来看,谜底应该选择( )
A.屈原 | B.苏武 | C.蒋干 | D.共工 |
进 一步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A.梭伦改革 | B.伯利克里改革 |
C.克里斯梯尼改革 | D.庇西特拉图改革 |
下图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国民大革命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A.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 B.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的统治 |
C.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 D.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
A.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
C.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曾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里“新的出路”主要是指()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开展土地革命 |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C.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 |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提出()
A.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 |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
C.实现社会主义 |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