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恩格斯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以及因采用新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的工业部门,如炼钢工业等,都要求大量的生产资料,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巨额投资,因而其企业的规模都是很大的。垄断组织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发展的程度较高,决非偶然现象。垄断组织是在竞争中形成的,由于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得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时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结果导致价格.利润的普遍下降以及危机更加频繁.深刻和持久。恩格斯指出:为了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他们中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就限于瓦解,正因为如此,它们就趋向于更加集中的社会化……”可见,在恩格斯看来,各种形式的垄断组织,都是为了“调节生产”而建立的一种经济联盟。
—一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根据以上资料,结合背景,评述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过程.实质和作用。要求:回答成文,字限150字左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一胜一败,其中的经验、教训非常深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的美国顾问毕德格说“李中堂(李鸿章)唯有尽其力之所能为而已。中国素不以与外国战争为事,其兵皆散布各省,由各督抚主政,兵部堂官并无会合之权。兵散则力分,故不能与外国争锋。日本改用西法,陆军、海军皆归部臣节制,故能通力合作,积健为雄。此中(中国)、东(日本)之所以异也。言官见东胜而中负,乃尽情诬罔,归咎于李中堂一人,此等言官以捕风捉影之谈,冀动朝廷之听,而思自坏其长城,其害中国较之敌人而更甚,殊为可衰之至。”
材料二蒋介石于9月21日下午2时返回南京,即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会议决定:“(一)外交方面,加设特种外交委员会,为对日决策研议机关;(二)军事方面,抽调部队北上助防,并将讨粤和‘剿共’计划,悉行停缓;(三)政治方面,推派蔡元培、张继、陈铭枢三人赴广东,呼吁统一团结,抵御外侮;(四)民众方面,由国民政府与中央党部分别发布《告全国同胞书》,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之处断。”
材料三中国革命战争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要打到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在1937年8月7日的国防会议上,国民政府决定开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的战略”。蒋介石这时亦认为,“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却要进行持久战、消耗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毕德格观点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从外交、军事、政治、民众四个方面,概括指出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不得摘抄材料原句,6分)
(3)根据材料三,比较抗战前和抗战后初期,国共两党对日策略的异同。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地分析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形成两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是历代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代都御使绯衣入朝,必有纠举,大臣莫不股粟。如果御史出巡地方,所到之处,各府、州、县地方官员要迎跪于道旁,甚至掌管一省最高行政的布政使,会见御史时也是俯首至膝。明代御史七品官秩,但却可以弹劾宰相、六部,权力颇大,还可以超拔为按察使(正三品),奖赏不薄。清朝对监察御史奖赏有加,凡称职者,内升各部京堂,外转道员、京堂。
材料三明君唐太宗具有纳谏与兼听则明的雅量,遂使魏征成名;独断的皇帝喜欢奉承、面谀,不喜欢逆耳忠言,隋炀帝即以判死罪的办法对付进谏之官;唐宪宗则因韩愈进言反对迎佛骨一事,一怒之下将其贬放潮州;海瑞在明世宗时上谏,称地方政府“吏贪官横”而被打入死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清统治者优待御史的用意何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并分析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谁相信……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中国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目前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280多万人,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党派。
——《中国民主政治白皮书》
材料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的反映。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1965年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邮票,全套4枚,分别是:毛主席在写作;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八路军东渡黄河。

图二 1985年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邮票,全套2枚。一枚“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另一枚“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1)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眼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3)据图一,指出当时国内认为抗战胜利的原因。
(4)与图一相比,指出图二中纪念抗战胜利的新视角,并分析影响这些新视角出现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美国梦之前,大抵无数人有过“中国梦”。中国美梦,就是做皇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传统政治——皇帝独裁。不过,如果你想做一个独裁者的美梦,我建议你把梦境放在明清两朝。
—--—《潇湘晨报·辛亥革命100年启示录》
材料二“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家宅、财产、营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居住、迁徒、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的权利;承担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1)材料一提到的“美国梦”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你想做一个独裁者的美梦,我建议你把梦境放在明清两朝”?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存在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回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 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