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为一个电灯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关系曲线.由图可知,两者不成线性关系,这是由于焦耳热使灯丝的温度发生了变化的缘故,参考这条曲线回答下列问题(不计电流表和电池的内阻).
(1)若把三个这样的电灯串联后,接到电动势为12V的电源上,求流过灯泡的电流和每个灯泡的电阻;
(2)如图乙所示,将两个这样的灯泡并联后再与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在电动势为8V的电源上,求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值以及每个灯的实际功率.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1)下列措施中,为了保证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措施是()
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
D.每次记准细绳方向 |
(2)结合图1和图2中的钩码数量,可判断 。
(3)若把支柱B水平向右稍微偏移,而不改变左侧的钩码数量,同时把支柱C稍微向左偏移,那么左侧钩码的数量该如何改变?
如图所示,AOB是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的横截面图,其顶角θ=83°。今有一束单色光线在横截面内从OA的中点E沿垂直OA的方向射入玻璃砖,一部分光线经AB面反射后恰好未从OB面射出,不考虑多次反射作用。试做出光路图并求玻璃的折射率n。(sin37°=0.6)
某课题研究小组,收集了数码相机、手机等用旧了的各种类型的电池,及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的电阻、电容、电感线圈、薄的金属圆片.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个待测元件,一是电阻R0(约为2 kΩ),二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 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 mA).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
A.电压表V (量程4 V,电阻RV约为4.0 kΩ),
B.电流表A1(量程100 mA,电阻RA1约为5 Ω),
C.电流表A2(量程4 mA,电阻RA2约为50 Ω),
D.滑动变阻器R1(0~20 Ω,额定电流1 A),
E.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
F.游标卡尺,
G.螺旋测微器。
(1)为了测定电阻的阻值,某小组的四位成员各自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并选取了相应的器材(电源用待测的锂电池),则电路设计正确且器材选取也妥当的是()
(2)为了测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请在下面的方框甲中画出实验原理图,并在图中标明所选用器材.
(3)某小组根据测得的数据,画出了U-I图线,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线,可求得:该锂电池的电动势U= V,内阻r= Ω.
(4)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薄金属圆片的直径和厚度。读出图中的示数。该游标卡尺示数为 cm。螺旋测微器示数为 mm.
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认识。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面的U形导线框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直导线
在与其垂直的水平恒力
的作用下,在导线框上以速度
做匀速运动,速度
与恒力
方向相同,导线
始终与导线框形成闭合电路,已知导线
电阻为
,其长度
,恰好等于平行轨道间距,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忽略摩擦阻力和导线框的电阻。
(1)通过公式推导验证:在时间内
,也等于导线
中产生的焦耳热
。
(2)若导线的质量
=8.0
,长度
=0.1
,感应电流
=1.0
,假设一个原子贡献1个自由电子,计算导线
中电子沿导线长度方向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
(下表中列出了一些你可能用到的数据)。
(3)经典物理学认为,金属的电阻源于定向运动自由电子和金属离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剩余部分)的碰撞,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给出一个合理的自由电子运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求出导线
中金属离子对一个自由电子沿导线长度方向的平均作用力
的表达式。
(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 和 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 和 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和(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和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分别是和.
A. | B. | C. | D. |
(2)一质量为
的物体
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
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
;
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
和
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
的木块以大小为
的水平初速度从
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返回后在到达
点前与物体
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
.求:
(i)木块在 段受到的摩擦力 ;
(ii)木块最后距 点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