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载:“……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此二人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图不包括:( )
A.借助孔子思想来反对封建特权 |
B.借助孔子思想来构建和谐社会 |
C.借助孔子思想来抨击等级制度 |
D.借助孔子思想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
春秋时,晋国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对此孔子认为:“民在鼎矣,何以尊贵? 贵何业之守?(意即会打破“圣人”独断社会行为规范解释权的地位)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认为治国的关键是:()
A.礼 | B.仁 | C.法 | D.德 |
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 |
D.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A.革命史观 | B.近代化史观 | C.文明史观 | D.全球化史观 |
一位美术老师为一位环卫工人画肖像,看着画,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妙龄少女,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五旬老汉,甚至有人判断老师画的是一棵树。据此,该老师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派 | D.现代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