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如图42所示的工艺流程生成单质碘。
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乙、丁中溶质的化学式:乙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
图4-2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H2SO4浸洗的目的是( )
A.除去未反应的![]() |
B.除去未反应的I- |
C.除去未反应的Fe | D.除去碱性物质 |
(3)第⑦步操作可供提纯I2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名称)。
用下图装置进行转化为
的转化率测定实验:
。已知:
熔点(![]() |
沸点(![]() |
|
![]() |
-72.4 |
-10 |
![]() |
16.8 |
44.3 |
(1)要顺利进行实验,上图Ⅰ、Ⅱ、Ⅲ处各应连接合适的装置(可重复使用),请从下列A~E中选择适宜的装置,将其序号填入空格内。
(2)将装置连接好,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不必写具体过程)。
(3)实验时,浓硫酸有顺利滴入烧瓶中,甲装置所起作用的原理是
。
(4)开始实验时,先从乙处均匀通入,为使
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滴入浓硫酸与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5)实验中“当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这样做的原因是;若用大火加热有
处的反应管时,
的转化率会(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6)实验时若用25.2g的,加入的浓硫酸是足量的,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
一段时间,称得Ⅱ处装置的质量增加11.3g,则本实验中
的转化率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84消毒液”与硫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为:
NaClO + NaCl + H2SO4 Na2SO4+ Cl2↑+ H2O。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1)从①、②、③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制气装置(A处)(填写序号)。
(2)装置B、C中依次放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和湿润的红色布条,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装置B中的布条也褪色,其原因可能是,说明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提出合理的改进的方法。
(3)为了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将氯气通Na2SO3溶液中,写出氯气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验证尾气吸收后的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正确的操作为。
(5)已知RCH2COOH和Cl2在红磷存在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RCHClCOOH。现有分子式为C4H8O2的羧酸A,发生如下变化。
E的分子式为C8H12O4,E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个峰。写出E的结构简式。
氮化硅的强度很高,尤其是热压氮化硅,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之一,氮化硅陶瓷可做燃气轮机的燃烧室、机械密封环、输送铝液的电磁泵的管道及阀门、永久性模具、钢水分离环等。制备氮化硅可将硅粉放在氮气中加热至1000℃左右直接氮化制得,实验室制备氮化硅装置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a仪器的名称是
(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
(3)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C的作用是;
(4)已知氮化硅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常温下易溶于
氢氟酸溶液生成一种白色的胶状沉淀和一种盐,请写
出此化学反应方程式:;
(5)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
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
a物质 |
b物质 |
c收集的气体 |
d中的物质 |
A |
浓氨水 |
NaOH |
NH3 |
H2O |
B |
浓硫酸 |
Na2SO3 |
SO2 |
澄清石灰水 |
C |
稀硝酸 |
Fe |
NO2 |
H2O |
D |
浓盐酸 |
KMnO4 |
Cl2 |
NaOH溶液 |
为验证氧化性Cl2 > Fe3+ > 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 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 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 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 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 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 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 > Fe3+ > SO2的是(填“甲”“乙”“丙”)。
过程Ⅳ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
过程Ⅵ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
|
甲 |
有Fe3+无Fe2+ |
有SO42- |
乙 |
既有Fe3+又有Fe2+ |
有SO42- |
丙 |
有Fe3+无Fe2+ |
有Fe2+ |
(6)进行实验过程Ⅴ时,B中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Fe2+(aq)+ SO32- (aq) FeSO3(s)(墨绿色)
提出假设:FeCl3与 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色。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成立:
①溶液E和F分别为、。
②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下列实验的实验目的、图示操作和实验现象均正确的是()
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
B.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 试剂:淀粉溶液、碘水、 唾液、2mol/L H2SO4溶液 现象:图中左试管溶液颜色一段时间后逐渐变蓝色,右试管溶液颜色迅速变蓝色 |
![]() 2NO2(g) ![]() 试剂:烧瓶中各充入等质量的NO2 现象:一段时间后,右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左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 |
C.探究醋酸、碳酸、硼酸的酸性强弱 |
D.验证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
![]() 试剂:0.1 mol/L醋酸溶液、饱和硼酸溶液 0.1 mol/L Na2CO3溶液 现象:图中左试管内液面产生气泡,右试管无明显现象 |
![]() 试剂:酸化的3%的NaCl溶液、 铁氰化钾溶液 现象: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2滴铁氰化钾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