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的阳离子和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的化合物;
②和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和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和能形成组成为的化合物;
⑤和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的化合物。
请回答:
(1)元素是;元素是。
(2)化合物和的化学式分别是和。
(3)和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和。
(4)写出和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酯类化合物在医药和涂料等应用广泛。
(1)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分子式为C12H13O3 |
B.1molX最多只能与含1molNaOH的溶液反应 |
C.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和酯化反应 |
D.可用溴水区分苯酚和X |
(2)固定CO2能有效利用资源、减缓温室效应并制备某些酯类。某高分子F可用下列途径制得:
化合物B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0.1mol化合物A完全燃烧需要消耗 O2(标准状况下)。
(3)化合物A可由芳香族化合物Ⅰ或Ⅱ通过消去反应获得,其中化合物Ⅰ能发生催化氧化,其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化合物Ⅰ的结构简式为 ;由化合物Ⅱ生成化合物Ⅰ的反应条件为 。
(4)写出由D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Ⅲ也能与CO2发生类似于化合物C与CO2反应生成D的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任意一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分)某兴趣小组以烃M等为主要原料合成药物普鲁卡因:
已知:①在标准状况下气体M的密度是1.25g/L。
②。
(1)M→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为100%,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对于普鲁卡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一个分子中有15个氢原子 |
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不与盐酸反应 |
C.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
D.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
(3)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化合物Ⅰ在浓H2SO4和加热的条件下,自身能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Ⅲ,写出Ⅲ的结构简式_____。
(4)符号下列条件的化合物Ⅰ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5)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以M为原料制备B(无机试剂任选)的有关反应_______________。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X、Y、Z、W、Q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原子核外电子占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相同,Z原子L电子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W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Q的+1价阳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均处于全满状态。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Q+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X、Y、Z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填元素符号),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填化学式);
(3)YW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其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
(4)X、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Z2分子中含有_____个σ键和______个π键;
(5)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对Q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Q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图),又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晶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Q的原子半径是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在一定温度下的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CO2和3mol H2,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H=-a kJ·mol-1(a>0), 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mol H2,同时生成0.4molH2O
D.该体系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且保持不变
②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改变条件 (填选项),可使K=1。
A.增大压强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加入催化剂
(2)某甲醇燃料电池原理如图1所示。
①M区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上述电池做电源,用图2装置电解饱和食盐水(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则该电解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假设溶液体积为300mL,当溶液的pH值变为13时(在常温下测定),理论上消耗甲醇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3)有一种用CO2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已知:CO2(g)+3H2(g)CH3OH(g)+H2O(g)△H=-a kJ·mol-1;
CH3OH(g)=CH3OH(l)△H=-b kJ·mol-1;
2H2(g)+O2(g)=2H2O(g)△H=-c kJ·mol-1;
H2O(g)=H2O(l)△H=-d kJ·mol-1;
则表示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3C(s)==2Fe(s)+3CO(g)△H1=+489.0kJ•mol-1,C(s)+CO2(g)==2CO(g)△H2=+172.5kJ•mol-1,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分离高炉煤气得到的CO与空气可设计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3)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见图1。
①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 KⅡ(填“>”或“=”或“<”)。
②一定温度下,在容积相同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器 |
甲 |
乙 |
反应物投入量 |
1mol CO2、3mol H2 |
a mol CO2、b mol H2、 c mol CH3OH(g)、c mol H2O(g) |
若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0.8倍,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为 。
(4)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Ⅱ、Ⅲ)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见图2。在0~15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I、Ⅱ和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序号)。
(5)以TiO2/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的关系见图3。
①乙酸的生成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影响的范围是 。
②Cu2Al2O4可溶于稀硝酸,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