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保路运动 | B. | 五四运动 | C. | 五卅运动 | D. | 一二•九运动 |
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
A.都察院职权与汉武帝时期的十三州部刺史职权相同 |
B.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的耳目、工具 |
C.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纠劾百官,为地方监察构的上级机构 |
D.反映明朝时期监察机构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贵族逐渐平民化 | B.姓氏逐渐普及化 |
C.宗法制逐渐瓦解 | D.社会逐渐平等化 |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的世界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第一次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据此及所学可得出( )
A.工业革命促发了第一次权力转移 |
B.美国主要依靠强大海军实现崛起 |
C.两极格局确立推动“他者的崛起” |
D.“他者的崛起”致使美国相对衰落 |
20世纪50年代,美国纽约市政府曾花费15.9万美金打造了250万身份识别手链及名牌(Dog Tags)发给儿童并要求24小时佩戴。其目的显然是灾难后辨别尸体或确认迷路儿童身份等工作可以顺利展开。此举引得美国诸多城市效仿。你认为美国在预防( )
A.二战后大量难民进入美国引发恐慌 |
B.冷战局面可能失控而引发的核灾难 |
C.《北大西洋公约》的反对者大破坏 |
D.极端恐怖主义势力对美国全面攻击 |
列宁于1917年3月从瑞士发电报给俄国同仁:“完全不得相信新政府,一丝一毫也不支持……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这说明列宁( )
A.主张必须推翻沙皇政府 | B.对民众的现实诉求清楚 |
C.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D.反思巴黎公社失败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