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B.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
| C.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
| D.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
| A.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 |
| B.标志着革命派建立了五族联合政权 |
| C.是对列强瓜分中国企图的有力反击 |
| D.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 |
学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
|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
| 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
| D.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 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
| C.萧伯纳的《苹果车》 | D.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
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的启蒙思想家是( )
| A.卢梭 | B.康德 | C.孟德斯鸠 | D.伏尔泰 |
史学家保尔.芒图认为英国在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创造了新美洲”指的是,英国()
| A.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 B.开展了工业革命 |
|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 D.实行了议会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