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机化学基础》
18-1.(6分,该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6分,漏选按比例给分,错选或多选为0分)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蔗糖是高分子化合物,其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B.橡胶和纤维不一定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C.常温下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
D.将某烃类的混合气体跟Cl2混合光照,发现有油状液滴生成,说明混合气体肯定含有甲烷

E.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18-2.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易发生下列转化:

请根据下图作答:

(1)A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      组峰;E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其完全燃烧的产物中CO 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CO2)︰n (H2O)=2︰1,则B的分子式为                   
(4)F是高分子光阻剂生产中的主要原料。F具有如下特点: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②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能发生加聚反应;④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F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化合物G是F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能发生银镜反应。G有多种可能的结构,请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合成材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0.1mol·L-1的Na2SO4和0.1mol·L-1的H2SO4混合溶液100mL,向其中逐滴加入0.2mol·L-1的Ba(OH)2溶液,并不断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⑴当加入50mLBa(OH)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保留小数点后3位数字);
⑵当溶液中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所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为mL,所得溶液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FeSO4、CaCl2、NaCl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它们,做了以下实验:
① 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 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 过滤,将沉淀物置于足量稀硝酸中,发现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均填化学式)。对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用向滤液中滴加溶液的方法来检验。
(2)写出步骤③中的离子方程式

根据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
(2)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比是
(3)当有2 mol HNO3被还原时,被氧化的物质的质量为,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4)有下列6种物质:K2SO4、K2SO3、I2、H2SO4、KIO3、H2O组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已知在反应中K2SO3失去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将这6种物质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化学方程式(不需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填化学式)
(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酸过量时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

(14分)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根据下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
序号
温度/℃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 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1)在实验l过程中,10 min~20 min时间内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mol/(L·min)。
(2)在实验2过程中,A的初始浓度c2=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1,则v3v1,且c31.0 mol/L (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l,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