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1,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1相传项橐七岁时就曾难倒过孔子。
下面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其试臣,何遽叱乎遽:急忙
B.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 难:感到为难
C.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使:派…出使
D.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报:告知

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  ②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③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④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

A.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相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不同
B.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不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也不同
C.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相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也相同
D.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不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相同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的是

A.秦始皇派遣张唐到燕国去任相国,但张唐曾带兵攻打过赵国,他觉得赵国一定会怨恨自己,对自己不利,所以以此为借口推托。
B.张唐不敢去,吕不韦虽然心里不快,但没也没有办法勉强他,结果年仅十二岁的甘罗看出了吕不韦的心事,主要请求去说服张唐。
C.甘罗用武安君白起得罪了吕不韦,结果被吕不韦逼死的例子警告张唐,如果他不听吕不韦的话,只能是死路一条。
D.甘罗在出使赵国时,仔细分析了秦、赵、燕之间的关系,成功地劝说赵王割给秦国五座城池,后来秦国还不费吹灰之力就又取得了原属燕国的十一座城池。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各题(12分)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日:“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日:“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日:“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日:“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日:“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 (缩写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张胜引:牵扯,招供。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候:拜,拜访。
C.相与谋劫单于阏母氏归汉阴:阴谋。
D.而系张胜收:逮捕,监禁。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③缑王等皆死,虞常
②单于使使晓武,论虞常④虽,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因此时降武

A.其一人 B.宁许以秦曲  C.单于其节 D.且庸人尚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缑王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精神的真正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各小题(12分)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奏瑟 B.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因跪秦王 D.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不,为一击缶怿,高兴。
B.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为,演奏。 
C.寡人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偷偷地。
D.相如召赵御史顾,回头。

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秦御史前 B.左右欲刃相如 C.而相如廷叱之 D.相如张目叱之

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C.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投石勒为徐州刺史。父邃,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不许。邦国少长莫不之。
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夸为其中郎,辞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唯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夸。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桃简,浩小名。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浩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维絷①。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杖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经年,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遂作《朋友篇》,辞义为时人所称。
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遂著《知命论》以释之。及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
注:维絷:此文中为“留住,挽留”意。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志书传耽:沉溺,潜心 B.邦国少长莫不之。 惮:怕,害怕,敬畏
C.其敬惮如此见:看见 D.始得无坐:获罪,犯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夸拒不许 ②惑不从师 B.①见敬惮如此 ②皆出于此乎
C.①浩后遂投诏书夸怀 ②其身也,则耻焉 D.①冀维絷②好自扶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眭夸年轻时就气度不凡,不拘小节,只喜欢读书,喝酒,不喜欢做官,当地的人很敬畏他。
B.眭夸和崔浩是好朋友,但崔浩对眭夸却不理解,推荐眭夸来朝中做官。眭夸在朋友和朝廷的双重压力下,迫不得已来朝中做官,但最终还是辞不就命。
C.眭夸逃出城来,崔浩知道后也能理解他,并为他开释,使朝廷没有治眭夸的罪。
D.眭夸不愿意和朋友共享荣华,却情真意切地与他共患难,替朋友服丧,为朋友举办专门仪式进行哀悼。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尚不仕,寄情丘壑。
(2)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景宋声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登,字景宋,德安人。少读书,喜古兵法,慷慨有大志,不事生产。出制置使孟珙幕府,久之,权知巴东县。献俘制置司,登念奋自书生,不拜,吏曰:“不拜则不敢上奏。”难之,竟弃功去。淳祐四年,举进士,调兴山主簿。明年,制置使李曾伯经理襄阳,登在行,以积功升,寻以母忧去。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因忆弟潜盛言王登才略,具书币招之。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渊慨然曰:“事亟矣,奈何?”登曰:“亟呼诸将共议。”众至,欢跃曰:“景宋在此。”渊曰:“汝辈欲西门出,景宋欲从方城,如何?”众曰:“惟命!”登曰:“用兵患不一,登书生,不过凭轼观战,请五大帅中择一人为节制。”渊曰:“请监丞出,正谓此也。”即书银牌曰:“监丞代某亲行,将士用命不用命,赏罚毕具申。”登至沙市,椎牛酾酒,得七千人,誓曰:“登与诸将义同骨肉,今日之事,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诸将有一不用命,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赵葵为制置使,见登握手曰:“景宋一身胆,惜相见晚也。”俾参宣抚司兼京西两节。马光祖为制置使,辟充参谋官,迁军器少监、京西提点刑狱。登威声日振。有余思忠及徐制几谗于光祖曰:“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非久易位矣。”光祖疑焉,出登屯郢州,后以干办钟蜚英调护,情好如初。开庆元年,登提兵援蜀,约日合战。夜分,登经理军事,忽绝倒,五藏出血。幕客唐舜申至,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景宋声也。”是夕,舜申暴卒。
(节选自《宋史·王登传》)
[注] ①监丞:王登曾任监丞。②干办:官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     亟:紧急
B.用兵患不一一:统一
C.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私:偏私
D.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 竟:竟然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登奉公勤勉、做事尽力的一组是(  )
①登念奋自书生,不拜
②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
③登书生,不过凭轼观战
④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
⑤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
⑥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登性格刚直不屈。在代理巴东县知县时,他到制置司去献俘虏,想到自己从读书人起家,便不肯下拜,小吏就为难他,他竟然放弃功劳而离去。
B.王登能垂范效命。在沙市,他宰牛斟酒得七千人,又说自己同各位将领义同骨肉,如果自己不效命,各位将领可杀了他来献给主帅,以激励士气。
C.王登曾遭人陷害。马光祖做制置使时,随着王登威名扩大,余思忠和徐制几进谗言挑拨,结果王登被贬出京城屯守郢州,后因人调解,他们才情好如初。
D.王登能尽忠职守,鞠躬尽瘁。开庆元年,王登在半夜料理军中事务时,忽然昏倒,五脏出血。唐舜申赶到时,他还看着几案上的文书,不久就去世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