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会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君主、作为上院的上议院,以及下议院,当中又以下议院最具影响力。在英国,有句话讲道“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 A.内阁对议会负责 | B.选举权扩大 |
| C.两党制的完善 | D.国王权力增强 |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步走”和“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 A.③②④① | B.①②③④ | C.③②①④ | D.②③①④ |
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逝世后,有人撰写了这样的挽联:“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下列挽联同为悼念此人的是()
| A.树弱小民族解放先声,列宁而还,公其健者;与帝国主义奋斗救世,斯人已往,谁其嗣之。 |
| B.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 |
| C.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不死;不做官,不爱饯,不变节,是我良师。 |
| D.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吾人主张,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
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
| A.马克思主义已为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接受 |
| B.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 C.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时中国较有影响的思想之一 |
|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全世界之人既无家,则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在这里,康有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 )
| A.婚姻与家庭革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重要途径 |
| B.消灭家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 |
| C.和约婚姻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 |
| D.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将导致全世界的人无家可归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
| B.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
| C.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
| D.折射出全体国人均要求改革的社会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