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基本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三十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变化
|
改革开放初 |
2007年 |
人均寿命 |
68.2岁 |
73岁 |
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
1.94张 |
2.63张 |
全国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 |
10.1亿,人均1.1次 |
28.4亿,人均2.2次 |
政府和个人卫生医疗支出占卫生医疗总支出百分比 |
36%,21% |
18%,49% |
注:人均寿命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医院床位数反映医疗供给。人均诊疗次数反映医疗需求。
表2:三十年医疗卫生改革探索
阶段 |
主调 |
内容 |
第一阶段 20世纪90年代 |
谁为主导 |
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 |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年 |
看好事场化 |
“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 |
第三阶段 2005年—2007年 |
医改变革 |
面对医疗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基本公共医疗。 |
第四阶段 2008年至今 |
新医改启动 |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材料二 新医改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我国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
(2)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 |
政治生活依据 |
中共中央作出决议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提出《建议》 |
① |
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议》,在广泛征求和吸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十二五”规划正式草案 |
② |
“十二五”规划草案要提交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审议讨论,最终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
③ |
(1)结合材料一,在上述表格中填写政治生活依据。
材料二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共有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民生的重视真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结合材料二,试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认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通过对科技发展所做的工作
1993年 |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
1997年 |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
2003年 |
100名人大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修改科技进步法的议案 |
2004年 |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订科技进步法列入人大立法规划项目,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
2006年 |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收到1 000多件议案,其中33.1%的议案涉及科技进步法修改、科技成果转换、促进自主创新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 |
2007年 |
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获得通过 |
2012年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 |
材料二申纪兰是山西省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唯一的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共产党员申纪兰扎根西沟半个多世纪,担任村干部期间,开创中国农村男女同工同酬,带领群众绿化荒山,找水抗旱……“建设新西沟,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她的郑重承诺。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说说人大代表申纪兰为什么要郑重承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材料一三明市依法行政工作主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深化改革、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法治环境为重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部署,着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升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化解矛盾纠纷,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材料二三明市行政服务中心是三明市委、市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诚信工程”。首批进驻“中心”的市、区(梅列区)政府部门和单位49个,行政审批、服务项目415项(市级28个部门、283项;区级21个部门、132项), 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由各相关部门(单位)派驻,按照“手续简、流程短、效率高、服务优”的要求,为各类经济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周到的审批与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统一收费窗口、项目代办服务站和商务中心,设有投诉电话,评议意见箱,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三明市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三明市政府建设行政服务中心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某校高一年学生组织了以“建设美丽城市,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
市委、市政府日前研究决定,今年将继续为民办50件实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热、难点问题。50件实事涉及就业、就学、社保和医、食、住、行等各方面,计划完成投资超80亿元。
【惠民亮点】: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推动该市医保全省同城结算;扩建新轮渡码头及配套工程;加快建设该市火车北站快速通道工程;提高适龄幼儿就读公办幼儿园比例。
【建设美丽城市】:继续修建完善步行系统;加快运动训练、锻炼健身场所建设;配套建设一批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进一步推进“四绿”工程建设;实施海域清淤;继续实施湖泊综合治理工程;继续推进海湾水面治理工作;继续开展一批溪流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加大日常垃圾处理能力,完善东部固废中心及配套道路。
(1)请从我国国家性质的角度分析该市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要性。
(2)请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为该市市民宣传、实践、推动美丽城市建设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四百多年来的近现代文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每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材料一30多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这场大讨论,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对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伟大转折,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如何让文化有性格呢,一是要传承,不忌本,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来过,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丈化最强音。”
(1)当前我国改革进人深水区,重温30多年前的这场大讨论仍有现实意义,结合材料一,说明其对我们当前的改革有哪些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3)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广大青少年的参与,试为广大青少年提两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