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景陈其利害,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①,破砥绩②,直截沟涧,防遏冲要③,疏决壅积④,无复溃漏之患。景虽俭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选自《后汉书·王景传》,有删改)
【注】①阜:土山。②砥绩:水中沙石。③防遏冲要:在要害处筑起堤坝。④壅积:阻塞积聚。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相度不得其情 情: (2)必得躬历山川 躬:
(3)景陈其利害 陈: (4)然犹以百亿计 计: 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非咨询/不穷其致 | B.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C.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 D.无复/溃漏之患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
做 法 |
人物形象 |
海瑞 |
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
B. |
王景 |
A. |
勤政、俭省 |
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今夫弈之为数()
(2)使弈秋诲二人弈()
(3)为是其智弗若与()翻译句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文中画线句可以概括成一个成语,它是:。
选段列举“学弈”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1)非独书为然()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3)故有所览辄省记()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在文中,作者有关读书的观点是“”。
第二段中,“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一句通过与描写,写出了借书人的心理。
本文在写作上突出之处,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从文中任举一例。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亡而入胡:
② 其子好骑:
③人皆吊之: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丁壮者引弦而战。为什么塞翁“马无故亡而入胡”而不忧,“其马将胡马而归”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而不愁?
在“胡人大入塞”时,其他“丁壮者”奋起反抗而死亡,可他们“父子相保”,你认为他们这是一种福吗?
阅读《李氏之鸠①》一文,完成小题。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②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④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①鸠(jiū):鸟中的一种。②僮婢:僮仆婢女。③贾:做买卖。④易:交换。⑤绐(dài):哄骗。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⑴释划线的词语。
①过于鹦鹉,甚慧()
②鸠觉其意()
③至贾家,则舍之去()
④鸠竟不食()
⑵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以十金易焉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
C.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
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全文后,你认为,鸠鸟身上具有什么美好的美德?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伏:躲藏。④顾:然而,可是。⑤盈:满,足。 不盈:不满,不足。⑥豕(shǐ):猪。⑦方:才。⑧负:背。⑨乌:哪里,怎么。
【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甲】【乙】两文中划线的词。
①顾无计可以死之()
②股直不能屈( )
③其一犬坐于前()
④一狼洞其中( )
(2)与“以吹豕之法吹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负之以归 | B.不以疾也 |
C.以刀劈狼首 | D.可以为师矣 |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
遂 割 破 狼 爪 下 皮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乙】文中的狼相比,你觉得【甲】文中的狼缺少点儿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