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海洋文明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形成,古代中国的大河文明推动了君主专制的形成。这表明:( )
A.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B.民主政治比君主专制优越 |
C.自然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影响 |
D.海洋文明比大河文明先进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
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
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他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
B.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
D.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
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
A.武王伐纣有比较确切史实依据 |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
C.西周具有非常浓厚的神权色彩 |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